-
万艳同悲奈何天:杜丽娘、林黛玉比较谈片
-
作者:陈清芳 来源:福建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牡丹亭》 《西厢记》 封建礼教 艺术典型 崔莺莺 古典名著 《红楼梦》 评论家
-
描述: 杜丽娘和林黛玉,分别为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作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的成功典型,几百年来,她们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鼎足而三,始终保持着不衰的艺术魁力,赢得了广大读者
-
崔莺莺、杜丽娘和王娇娘之爱情观及文化意义
-
作者:周潇 刘畅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娇红记》 爱情观
-
描述:进步的文化意义。
-
试论崔莺莺、杜丽娘、杨玉环之爱情意义
-
作者:张玉娟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爱情价值 女性 自我意识
-
描述: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
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
作者: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
描述:崔莺莺、杜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中国古典戏剧史上,《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记》、《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名作,或点染儿女风情,或进行伦理说教,或演绎历史事件,总之大都不外乎反映世俗生活。只有《牡丹亭》几乎成为800
-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
因情成梦超死生:杜丽娘“情”“理”对立人生观的启示
-
作者:郑苏淮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情”“理”“法”
-
描述:”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
-
为爱而死的朱丽叶和为爱复苏的杜丽娘──中外名著为爱殉情的典
-
作者:杨兆秀 左春艳 来源: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朱丽叶 汤显祖 杜丽娘
-
描述: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对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欲之辩 理学 王学 尊情抑理 化情归性
-
描述:该是"化情归性"而非"尊情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