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29)
学位论文(524)
图书(119)
会议论文(53)
报纸(5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79)
地方文献 (202)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4)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113)
2012(140)
2011(142)
2009(110)
2006(81)
2003(48)
2000(32)
1988(18)
1984(22)
198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6)
红楼梦学刊(14)
明清小说研究(5)
美与时代(下)(3)
语文教学与研究(2)
文学评论(2)
南都学坛(1)
好家长(1)
阅读与写作(1)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试论“似不通”的修辞方式
作者:谭汝为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脂评  焦大  修辞法  心折  汤显祖  杜丽娘  语序  鲁迅先生  红楼梦 
描述:生了强烈的印象,从而获得新奇而警策的美感。比如鲁迅先生《无花的蔷薇之二》揭露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在“三·一八”惨案中虐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教我如何再想他”——名作家与书迷
作者:韩望舒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社会生活  追星族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家  明星  红楼梦  罗隐  作品  情感世界 
描述:当代社会生活中,有一种崇拜明星(名人)的现象,这些极其热心追逐明星的人被称为“追星族”。其实以往也有这种现象,那时的明星首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文采优美,曾征服无数读者的心,并由此引出许多故事。
梦回明朝——厅堂版《牡丹亭》,复归明代演剧方式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苏州园林  传习所  明朝  汤显祖  中国文人  明代  厅堂  红楼梦 
描述:牡丹亭[昆曲之困]“昆曲,困曲也,就是唱起来能让人犯困睡觉的曲儿!”我的朋友张卫东先生早年开蒙即学《游园》、《惊梦》,那时他还是一个少年,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能理解古人词意之妙,常有人在拍曲的过程中昏昏欲睡,所以,他们把昆曲直接叫成“困曲儿”。
曹雪芹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作者:端木蕻良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唯物主义  红楼梦  汤显祖  贾雨村  阴阳  根本思想  阶级斗争  唯心主义  封建社会 
描述:文人,大肆吹嘘什么圣朝盛
应是哲学,美学与史学的有机结合-对当代红学史学倾向的反思
作者:徐又良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贾宝玉  史学  红学研究  哲学  美学  文学作品  新红学  旧红学 
描述:始出现的“市民说”、“农民说”、“传统说”,主要的结论也都是从史学的角度得出的。“市民说”认为18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这种带有解放人解放个性的性质的新
元明清戏曲小说的梦创作分析
作者:陈晓芸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戏曲小说  汤显祖  红楼梦  创作  曹雪芹  三国演义  明清小说  元杂剧  审美特性  意象 
描述: “同源而异派”的戏曲小说,是元明清时代盛极一时的二种文学样式,审视元明清戏曲小说,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杂剧、戏文、传奇,还是各类题材的小说,都涌动着一股梦创作的潮流,它从思想意蕴、艺术效应以及审美特性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影响和创造着元明清戏曲小说,使它走向古典戏曲、小说的艺术高锋.
《浮生六梦》:百感人生尽付昆曲
作者:罗屿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恭王府  江苏省  牡丹亭  红楼梦  演出  汤显祖  寻梦  柳梦梅 
描述:六出关于梦的名段,好似人生百态,在柔美的昆曲中,与我们不期而遇胡同深处,庭院深深。水榭边,丝竹声声。歌台上,水袖曼舞。将相王侯、才子佳人一个个粉墨登场。这一切都好像梦中的情景。2008年8月底,恭王府戏楼再现梦境,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浮生六梦》
绿叶对根的情意——访省政协委员、闽江学院教授邹自振
作者:杨年春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闽江学院  红楼梦  汤显祖  政协委员  福州市  临川文化  情意  江西  绿叶 
描述:,儒雅得体的谈吐中透出一股书卷气及学者的睿智。
真梦:“临川四梦”中的纪梦特色
作者:季晓燕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诗词文赋  牡丹亭  民族特色  创作方法  文艺创作  中国文艺  曹雪芹  红楼梦 
描述:,模糊而又荒诞。汤显祖写梦荒诞却不模糊,四梦中的梦境,一部比一部长,一部比一部脉胳清晰。《紫钗记》中有"黄衣客强合鞋儿梦"之关节,这个"鞋儿梦"仅写了一出,而且是霍小玉醒后叙梦。《牡丹亭》中有"杜丽娘梦写丹青证",写完"惊梦"又写"寻梦",牡丹亭畔,芍药栏边,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两情和合之境已描绘得十分清晰。写至后两梦,《南柯梦》三十出即有二十六出写梦,表现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点化法
作者:王岱英  来源:天津党校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  晏几道  海棠花  点石成金  马致远  林黛玉  红楼梦  落花  自然界 
描述:这种现象被诗家称之为"点化法"。何谓点化法?点化本指道家点石成金的一种方术,被诗家借用来,将"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②,即将古人的诗句拿来为我所用。南宋魏庆之所辑《诗人玉屑》中记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