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787)
报纸(2114)
学位论文(594)
图书(180)
会议论文(9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42)
历史名人 (2625)
地方风物 (120)
非遗保护 (35)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4)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673)
2013(421)
2012(713)
2011(580)
2010(592)
2009(546)
2008(580)
2004(196)
2000(90)
1993(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782)
四川戏剧(25)
兰台世界(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中学教学参考(2)
天中学刊(2)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1)
东方食疗与保健(1)
机械管理开发(1)
李覯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作者:薛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德治  君臣  行为控制  刑法  财用 
描述:研究问题。由于李覯政治仕途不得志的现实,使他的著作充满“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比较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李觏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对于北宋中期社会面临的经济危机
陈景元道教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李明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景元  道论  性命论  治国论  理论影响 
描述:指出陈景元一生自觉承担弘扬道教的责任,在北宋京都开讲《老子》、《庄子》,与当时有名的士大夫和官员结交,校正道书,勤勉著述,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着,笔者对陈景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
乐钧小说集《耳食录》研究
作者:赖思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钧《耳食录》  故事类型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耳食录》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其研究版本、内容、方法,重点梳理了近代学者对乐钧及《耳食录》的评价。第一章:乐钧生平介绍,乐钧的生平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本文从乐钧的诗集《青芝
《花间集》汤显祖评点之研究
作者:吴新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评点  语言与手法特色  词学观 
描述:《花间集》,是在创作《牡丹亭》之暇为之的。他之所以会为《花间集》作评点,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出于对《花间集》的喜爱之情;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创作《牡丹亭》而博观约取,学习《花间集》的语言与“情韵”的表达
王应麟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长红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数思维  援史解易  辑佚  学术嬗变 
描述:的收罗和整理,其开创的辑佚方法和基本原则对后世尤其是清代学者影响深远,推动了清代学术形态的嬗变,故被梁启超称为“清代考证学之先导”。
文章世所希:晏殊之赋研究
作者:唐红卫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晏殊   
描述: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有关晏殊词研究的几点看法
作者:汪首豆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研究  《珠玉词》  价值评判  艺术特征 
描述:梳理近三十年来有关晏殊及其词作的研究,认为20世纪80年代偏重其词作价值的研究,而存在研究视野狭窄的问题;90年代的研究偏重其词作的艺术特征,又存在片面化、文本化的问题。对晏殊词作价值的研究应更多
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比较研究
作者:辛海苗 梁龙飞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诗词  语言运用  比较  原因 
描述:本文在修辞理论观照下,先理出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的具体表现,相同之处:如运用相同、相似的语句,频繁使用数词和"寿"字,设色异彩斑斓,巧妙化用典故;不同之处:如诗的语言对偶工整、贵气逼人,词的语言叠音悦耳、直白平易。然后从两种文体的特点、发展状况、作者本人的创作观及身份地位上来分析语言运用异同的原因。
对元代名著《世医得效方》的研究
作者:徐春娟 陈荣 陈建章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学术思想  现代研究 
描述:在世界上首创悬吊复位法,发明架复位法,创新了麻醉方药;在骨伤科用药上具有特色,骨折康复和伤科预后卓有贡献,在针灸、刮痧疗法、眼科及杂病治疗方面颇有特色;方剂学方面取得成就,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归脾汤、二妙散等活跃在现代临床;《世医得效方》早年就传至日本、朝鲜并对其骨伤学形成了影响,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技术等使中医正骨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突出成就主要是骨伤科方面的贡献,其中还有的是当时国际领先的成就,在中外形成了重大影响。现代学者对此作出探讨,对发掘医学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寿世保元》学术思想的现代研究
作者:徐春娟 裴丽 袁名华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寿世保元》  学术思想  现代研究 
描述: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学识俱丰,著作等身。其晚年力作《寿世保元》体现了龚廷贤的临床学术特色和经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整理发掘古代名医经验时,现代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就此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