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95)
报纸(1978)
学位论文(122)
图书(63)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3)
历史名人 (1060)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29)
2011(447)
2010(478)
2009(436)
2008(490)
2006(183)
2005(155)
2002(61)
1981(30)
1962(4)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7)
戏剧文学(40)
文学教育(9)
中文自学指导(8)
中学语文教学(6)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5)
语文学习(4)
作家(3)
作家·下半月(1)
甘肃教育(1)
牡丹亭》的深层意蕴探析
作者:陈国华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讽刺意识  讽刺意识 
描述:汤显祖的传奇作品《牡丹亭》中的梦幻意识世界具有鲜明的虚幻性特点,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同感。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理性的内核,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识。梦幻、真情、讽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递进,演绎出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新解
作者:马瑜 楚爱华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局,因其种种缺点经常遭到人们的否定和批判。《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这一永恒矛盾,建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尝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不能与才子佳人式小说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版 
描述:其《牡丹亭》创作理念的分析,然后从剧情、人物形象概述、主要矛盾分析入手,并选取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三出成套唱腔,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第三章是对青春版
浅析《牡丹亭》的细节描写
作者:张俏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细节  封建  爱情 
描述: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
作者:向志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记  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  蓝本  宝文堂书目 
描述:版时间。在版本依据上,现有资料尚无法确定《杜丽娘慕色还魂》和《杜丽娘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它们都有成为蓝本的可能,但是文本内证却更支持《杜丽娘慕色还魂》受到《杜丽娘记》和《牡丹亭》的影响。
昆曲主腔的运用:以《牡丹亭·惊梦》、《朱买臣休妻·痴梦》两
作者:王琳娜  来源:歌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曲牌  曲牌  主腔  主腔  音型  音型 
描述:运用西方图表式的分析对昆曲曲牌的基本腔,也就是主腔进行研究,寻找基本腔的行腔规律。通过这种方法的梳理辨析,总结出昆曲唱腔旋律的构成是"一个或多个骨干音型及其各种变体"的结论。
昆曲《牡丹亭·惊梦》唱腔探析:兼对现存“主腔”论点的商榷
作者:王琳娜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惊梦  惊梦  曲牌特点  曲牌特点  唱腔旋律  唱腔旋律  主腔  主腔 
描述:穿于套曲各曲牌中,这种"骨干音型"就是昆曲的主腔,昆曲主腔除了全波形外,还有着许多变体,具体形式有倒影全波形、全波移位变形等。昆曲的唱腔就是通过这些主腔及其变体构成错综复杂但又有迹可循的旋律线,这是昆曲唱腔重要的旋律发展手法。
浅论青春版《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凸显及其意义:以《惊梦》、
作者:王文涛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凸显  现代意义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对杜丽娘形象的凸显主要表现在游园伤春形象、孤独无助形象、以情抗理形象的凸显三个方面,这样就打通了青春的觉醒---个体的孤独---人性的困境---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之间的时空隧道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读
作者:张琼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惊梦·  皂罗袍》  高中  语文  阅读鉴赏  汤显祖  戏剧 
描述:【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展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编者按]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