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苏轼的政治主张及其形成原因
作者:王丽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嘉祐制策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主张 
描述: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
王安石苏轼
作者:暂无 来源:濮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欧阳修后,王安石苏轼同属北宋中后期的第二第三代文坛领袖。俩人20年的交往中,有政见不同的尖锐对立,有诗文唱和的切磋交流,有王安石营救苏轼的感人事迹,更有二人尽释前嫌、互相倾心敬慕的千古佳话
伯夷、叔齐——读韩愈的《伯夷颂》和王安石的《伯夷论》
作者:郑析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迁  周武王  商王朝  奴隶主  劳动人民  王安石  功德  公元  韩愈  周王朝 
描述:夷、叔齐的吹捧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只不过是始于孔老二的历代反动儒
熙丰富国之法的枣核形曲线:王安石新法的阶级利益趋向
作者:叶坦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富国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  富国富民思想  桑弘羊  司马迁  政府收入  阶级利益  核形  《管子》 
描述:干预经济,通过官禁禁摧等方式以增加政府收入的一派。
王安石《韩子》诗辨析 : 兼历来对王氏评韩的争议
作者:寿涌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韩愈  评韩  孟子  王氏  吏部  蒋堂  《原道》  临川  岁时 
描述:辈与同行。
丁尼生的诗《鹰》——兼与王安石的《思王逢原》比较一二
作者:冯光睿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尼生  王安石  音乐感  英国  韵律整齐  比较文学  比喻  文字  天穹  太阳 
描述:这两种不同文字的诗作进行了一番剖析与品评.
司马光与苏轼
作者:颜中其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苏辙  翰林学士  二十年  制举  欧阳修  神宗  资治通鉴 
描述:直讲、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擢修起居注,同
关于苏轼的讨论
作者:展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艺术成就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思想  免役法  反对  民族矛盾  文学观  中国古代文学  比校 
描述:湖北省语言文学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组于三月廿六、廿七两天举行了关于苏轼的讨论会。提供讨论的论文有:谢善继的《苏轼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苏轼的政治思想及其诗的艺术成就》,晦之的《试论苏轼杂记文的创作艺术
苏轼在黄州
作者:曾枣庄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王安石变法  爱国精神  自我安慰  形象生动  知州  四川  民间  野心家 
描述:了一些野心家、投机派。自熙宁四年(一○七一)起,苏轼离开朝廷,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徐州知州。元丰二年(一○七九),苏轼改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他在《湖州谢表》中说,神宗“知其(自指)
“以意逆志”论苏轼
作者:陈祖美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以意逆志  变法派  悼亡词  吕惠卿  王安石新法  密州  王安石变法  刘禹锡  熙宁 
描述:过去对苏轼居密一段的研究近乎空白,但这却是苏轼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陈文将苏轼这期间的诗词作了异常说的解释,认为其中都有政治寓意,寄托了对王安石新法的意见,实乃苏轼对付变法之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