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九渊家庭关系探微
-
作者:王佩 来源: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弟兄关系 夫妻关系
-
描述:陆九渊家庭,是一个“食指以千数”的宗法大家庭.其“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典型事例,是当时社会伦理规范在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陆氏家庭长期注重礼义教化的产物.朝廷夸奖、旌表陆氏家庭
-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
作者:李明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 吕祖谦 理学思想 圣人 陆九渊 北宋 书院 朱熹 本体论 学术风格
-
描述:又强调“心”的主宰作用,他提出的“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的命题,与陆九渊所谓“道,未有外乎其心者”的观点相近。他利用古代天人无间的观点将心与天、与神、与理沟通起来,他企图通过这种沟通,调和理本体论
-
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
-
作者:屠承先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道学 本体功夫思想 “理”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道学家 “主静” 本体论 陆九渊 天人合
-
描述:要存在于宋明时期,所以我们主要把它放在整个宋明道学的范围系统和理论结构中进行探讨.
-
先秦仁学与宋代理学——兼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
描述: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于产语),且社会震荡、人无以立,中国哲人无暇顾及遥远之“天道”,急于为自己、为他人找寻安
-
简析宋明时期“成性”与“复性”之争(续)
-
作者:丁桢彦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发明本心 “致良知” 陆九渊 人性论 唯心主义 人性学说 认识论 理论体系 本体论
-
描述:则讲“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因此,王守仁所谓“致良知”的学说既是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同时也是他的人性论与伦理学说。那末,什么是人呢?王守仁说:“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
-
王阳明“感应之几”剖析
-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感应 主观唯心主义 本体论 传习 心外无物 认识论 重要命题 花树 陆九渊
-
描述:?"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论宋明理学的逻辑发展
-
作者:康中乾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宋明理学 主体自我 宇宙本体 认识主体 陆九渊 本体论 王阳明 “理”本论
-
描述:论宋明理学的逻辑发展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先秦儒学发掘出了人的道德伦理的本质,但并未建立起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德形而上学。长期以来,儒家思想虽被各个时代的统治者所提倡而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
禅宗的“本心”论与王阳明的“良知”说
-
作者:邵显侠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本心” 禅宗思想 “致良知” 宋明理学 本体论 绝对唯心主义 “心” 陆九渊 天地万物
-
描述:王阳明以“良知”为本的心学思想固然是理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但另方面也与佛学特别是禅宗思想影响分不开.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自幼笃志二氏”,认为“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传习录上
-
“哲学”有无“历史”
-
作者:何中华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的终结” 海德格尔 “历史” 黑格尔 哲学家 本体论 知识论 西方哲学 “回忆” 陆九渊
-
描述:“哲学”有无“历史”
-
评《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
作者:祝尚书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心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象山 文学思想 陆九渊 朱熹
-
描述:评《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