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游山西村》
-
作者:郭英德 刘灿章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山西 唐宋诗 名句 柳宗元 王安石 赏析 重水 弹丸 唐人
-
描述:陆游《游山西村》
-
《长亭送别》、《哀江南》鉴赏指要
-
作者:童华池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莺莺 江南 桃花扇 西厢记 王实甫 荷塘月色 柳敬亭 王安石 朱自清 苏昆
-
描述:离愁别怨压莺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则有戏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是诗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长亭送别》一折,“别怨”二字
-
千红万紫:终让梅花成魁
-
作者:江春林 来源:百姓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院画家 中国画 河南省 画梅 王安石 毛主席纪念堂 中国艺术 研究院 文化艺术
-
描述: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河南省中国画院画家,河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英保。他笔下的梅,被称为
-
领导,请提防“精神贿赂”
-
作者:晓凤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干部 经济贿赂 综合治理 危害 反腐倡廉 麻痹 讨好 市委书记 王安石
-
描述: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人想方设法从精神上取悦、讨好领导干部,在精神上麻痹直至击倒领导干部,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精神贿赂”是一支射向为官掌权者的暗箭,和“经济贿赂”相比,其危害不小,治理却
-
从《伤仲永》的故事说起
-
作者:陈雨 于进先 来源: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故事 王安石 创新能力 发展自己 自立能力 家长 长大 父母 宋代 锻炼
-
描述: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个小故事《伤仲永》,说一个叫仲永的孩子,聪颖过人,才气纵横,受到邻里乡亲的赞许,父母自然也倍加娇宠。结果,待到长大时,仲永却“泯然众人矣”。原本是何等“超人”,长大后却沦为一般
-
古人称谓辑要
-
作者:王喆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柳宗元 州刺史 欧阳修 王安石 文言文 杨万里 学习和记忆 《长江集》 “建安七子”
-
描述:古人称谓辑要
-
诗词与节日
-
作者:胡钧 来源:小学生作文向导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节日 王安石 屠苏酒 爆竹 元宵节 牛郎织女 牵牛织女 吟诵 情景
-
描述:每个节日都有吟诵它的古诗词。那喜气洋洋的春节伴随着一首古诗——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好像看见千家万户过春节的快乐情景:有人在放爆竹
-
高考名言名句复习便览(下)
-
作者:叶杨 来源:试题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禹锡 杜牧 辛弃疾 苏轼 欧阳修 李清照 类编 王安石 韩愈 便览
-
描述: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
-
包拯的际遇与退化
-
作者:张国华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欧阳修 谏官 台谏制度 包拯 世代 政治活动 士大夫 政治改革 王安石
-
描述:包拯,北宋著名的官僚。千百年来他以仗义为民请命、与民伸冤除害闻名于世,因而受到百姓持久不息的爱戴与敬仰。有关他的事迹在民间口碑相传,世代不衰,并敷衍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
拒贿三法
-
作者:李虹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量变到质变 发展过程 贪污受贿 习以为常 礼品 案例 砚台 人参 三法
-
描述:从一些巨大的贪污受贿案例中不难看出,那些大贪官往往是经历了收受礼品和巨额金钱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他们第一次收受馈赠时,有时甚至感到内疚或不安;可是开了坏头以后,就会逐渐习以为常,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