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轼词《定风波》
-
作者:过传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表现 苏轼词 人生感悟 政治风雨 打叶 徐行 知识分子 回头看 王安石 人生哲理
-
描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一次,在去沙湖道中遇雨,因无雨具,“同行皆狼狈”,而他却“独不觉”。不久,天又晴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
-
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
作者:张慧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 爱民 仁政 实践 王安石 变法
-
描述:理念,以爱民、重民、护民为使命,将为民谋福祉作为其施政的出发点。苏轼全面分析北宋的社会局势,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革除旧弊”的改革主张,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臣、民相亲的和谐社会。然而苏轼仁政爱民
-
叶梦得与苏轼——兼与王安石比较
-
作者:潘殊闲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梦得 苏轼 王安石 宋代 文学 文化
-
描述:缘、血缘和情缘的复杂关系,其对苏轼学术渊源的秉承、生活旨趣的趋同和文学创作的规模,无不渗透出一股浓浓的“景苏”情结。相比较而言,叶梦得与王安石之间没有这样的复杂关系和特殊的“情结”,不过,在叶梦
-
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与王安石(一)
-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四川西部 峨嵋山 三苏祠 庭院 岷山
-
描述:(一) 在四川西部的岷山与峨嵋山之间,有一座盛产鱼米蚕桑的眉山古城,城里有一座举世景仰的庭院。古今中外,无数双眼睛向这里投来崇敬的目光,无数游人来到这里流连赏叹,凭吊膜拜。这座庭院,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三苏祠”——一个文星灿烂的家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
苏轼12次至润州事迹系年考述
-
作者:乔长富 来源:镇江高专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润州 金山寺 诗词 事迹
-
描述:按照年代先后,考述苏轼12次至润州的时间、经过及相关作品等,辨析某些说法之是非.
-
苏轼与王安石在《尚书》诠释上的分歧:以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视角
-
作者:胡金旺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尚书》 情本论 智性
-
描述:思想为基础的,其中的分歧是二人的哲学思想在经典诠释中的必然反映。
-
从王安石、苏轼的拟寒山诗看宋诗的佛教底色及其演进
-
作者:夏帅波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特征 王安石 苏轼 拟寒山 佛教
-
描述: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
-
从东坡词中的“梦”看其词的风格
-
作者:顾全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苏东坡 东坡词 东京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豪放派 风格 苏轼 豪放词
-
描述:他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先坐牢,而后发落到黄州。这就使他心态失去了平衡,长期处
-
北宋婉约词的创作思想和李清照的《词论》
-
作者:顾易生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婉约词 词论 创作思想 晏几道 北宋末年 秦观 宋词 欧阳修 苏轼
-
描述:婉约。最近又开展了有关讨论。现在试图从当时的词学观念进行探索,提供一点浅陋之见。
-
王安石与苏轼关系新论——兼论宋学流变中新学与蜀学之争
-
作者:刘成国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新学 蜀学
-
描述:王安石与苏轼之间,虽然曾经一度因为道德文章而相互倾慕,但终其一生,二人关系“怨”多于“谐”。这不仅是因为二人个性气质之迥异,更是出于二人所学之不同。因此,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实质上隐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