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注重设问艺术 培养问题意识
作者:祁秀玲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设问  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  根本原因  求知欲  学习过程  教学论研究  王安石 
描述:互动中,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善于质疑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问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设问,才能使学生快速积极地进入语文问题情境之中,从而逐
黄永年先生篆刻艺术趣闻
作者:曹旅宁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艺术  黄永年  趣闻  70年代  西泠印社  三足鼎立  学问家  国内外 
描述:黄永年先生是学问家,这一点许多人知道。黄先生又是国内外知名的篆刻高手,70年代中后期曾发起成立西安终南印社。与杭州西泠印社、武汉东湖印社三足鼎立,这一点,许多人还不知晓。黄先生身后,终南印社的挽联“学坛寂寞失朝月,印社悲凉忆春风”,回顾此段往事,颇具感情。
舒同作品 真伪难辨 艺术圣殿雾里看花
作者:李远方  来源:中国防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  书法艺术  杂志社  真伪问题  法院  遗作  伪作  书法家  证言 
描述:当今的书画市场已赝品泛滥成灾。此话一点也不为过,但究竟泛滥到什么程度,大多数人心中没底。读罢此文,您或许能长点“见识”,在中国的艺术圣殿美术馆,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公开展出之后,方方面面烽烟顿起
赣东南丰傩面具艺术研究
作者:宗恒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丰    傩面具  造型特征  艺术特征 
描述:带来的种种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傩面具的色彩与造型同其他的民间工艺品相似,浓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智慧与想象,这使得其艺术特征鲜明。 在经历了漫长古代的发展、1949年到文革之间的蓬勃
南丰傩面具艺术的写实\象征与意象
作者:宗恒 肖滢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傩面具  南丰傩面具  象征  象征  意象  意象 
描述:南丰傩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其制作和使用中由浅入深,表现出其艺术的写实、象征和意象的特征。
南丰傩面具艺术的写实、象征与意象
作者:宗恒 肖滢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傩面具  南丰傩面具  象征  象征  意象  意象 
描述:南丰傩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其制作和使用中由浅入深,表现出其艺术的写实、象征和意象的特征.
青春版《牡丹亭》给南充传统艺术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南充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易立权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获悉,该剧院结束了2009年在峨眉山的定点演出。对于大木偶剧院来说,因为人员不够,他们接到国外的演出邀请函如雪花般飘来,但因为力不从心而推掉不少,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战略性据点”。 和大木偶一样,南充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以及南充傩戏
谈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
作者:倪立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电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电视台  场景  蒙太奇  观众  柳梦梅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欣赏它的婉转典雅、柔曼悠远,一些电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术分析
作者:钱国桢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艺术分析  艺术分析 
描述:初步艺术研究,试图探索我国众多戏曲艺术的分析方法。为最终建立中国戏曲艺术作品分析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