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根扎在里伍-——记全国劳模、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
-
作者:暂无 来源:甘孜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个人档案:陈道前,河南商城人,1965年3月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副教授。 陈道前2001年底到里伍铜业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近十年来,他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优化结构,加强管理,使任前每年300余万元利润
-
抗洪救灾情系保险——记福建中华保险光泽支公司经理黄松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保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人在一线
□苏金茂
7月23日,福建省委、政府召开福建省抗洪抢险救灾表彰大会,现任福建中华保险光泽支公司经理、共产党员黄松峰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授予他为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牵头光泽支公司
2005年底,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进入福建省南平地区,已在保险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黄松峰,怀着对兵
-
黄松铮竞选连任市大校董 同源会筹款晚会鼎力支持 侨报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支持者与黄松铮合影,预祝他竞选连任成功。(左起)胡慧儿、邓孟诗、黄松铮、同源会现任会长黄丽君及王灵智。侨报记者吴卓明摄
【侨报记者吴卓明10月4日旧金山报道】 大埠同源会10月1日晚在会址大堂为竞选连任旧金山市立大学校董会校董的黄松铮举行筹款晚会。加州委员李焯宗、旧金山大法官邓孟诗、伯克
-
世博村的“大管家”——记世博锦江公寓酒店客房部主管陈乐钧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孟群舒
世博会外国场馆的外籍参展人士大多住在世博村,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世博村度过,这里是他们在上海的“家”。世博锦江公寓酒店客房部主管陈乐钧无疑是这里的“大管家”。
与一般的酒店不同,世博锦江公寓酒店接待着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外”。面对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客人,陈乐钧
-
深圳晚报赵青获省第九届金枪奖 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晶报广州11月8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姚嘉莉 李纪泽)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今天在广州举行大会,庆祝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并颁发第九届广东新闻金枪奖、金话筒奖,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深圳晚报赵青荣获本届金枪奖。
除深圳晚报赵青外,深圳广电集团李也平也获金枪奖。
深圳广电集团董超获得第九届广东新闻金话筒
-
仁爱精勤 学验俱丰———记主任中药师刘绍贵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名医档案]
刘绍贵,主任中药师,评审专家,全国第三批和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现在附一院药剂科工作。长期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品质鉴定、炮制、制剂、调剂、贮存保管及中药合理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除精通中药专业理论,掌握前沿研究动态外,在中药临床应用研
-
立足实际实现企业农民“双赢”-——记创业典型、宜昌五东薯业
-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03年,刘绍甫创办宜昌五东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率先使用自动化国产设备在国内生产和销售马铃薯全粉。凭着一股闯劲和对事业一种虔诚的执著,在6年时间里,刘绍甫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现已拥有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年利税250万元,年消耗马铃薯14000吨,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100
-
全国首批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启动将拉动农村消费500亿元本报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贸易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继家电和汽车下乡之后,建材下乡也拉开了序幕。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宣布,全国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参加试点的木制建材生产企业将采取直接让利的方式,对购买木制建材指定下乡产品的农村消费者实行补贴。
企业直接让利不低于15%
“木制建材下乡
-
“五毒”俱全 五色绚然 记昆剧名丑张铭荣
-
作者:叶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表演 折子戏 高难度 演员 昆剧 绝活 武戏 医生 技艺
-
描述:清代名丑杨三(即杨鸣玉,苏州人,曾跻身同光十三绝之列)表演五毒戏最为拿手,他去世后,这类绝技一度遇冷,故当时社会上曾有杨三一死无苏丑,京中五毒乏后人的俚语广为流传。
-
昆丑的骄傲与哀愁:“五毒”俱全 五色绚然:记昆剧名丑张铭荣
-
作者:叶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骄傲 骄傲 昆剧 昆剧 杨鸣 杨鸣
-
描述:清代名丑杨三(即杨鸣玉,苏州人,曾跻身“同光十三绝”之列)表演“五毒戏”最为拿手,他去世后,这类绝技一度遇冷,故当时社会上曾有“杨三一死无苏丑,京中五毒乏后人”的俚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