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2)
报纸(109)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
地方文献 (29)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26)
2006(16)
2005(9)
1994(6)
1990(9)
1987(6)
1983(4)
1982(3)
1981(5)
1980(3)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3)
学术月刊(3)
学术研究(2)
戏曲艺术(2)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
艺术评论(1)
广东社会科学(1)
资料通讯(1)
晋阳学刊(1)
华人时刊(中旬刊)(1)
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是升阳益胃
作者:李熙贵  来源:陕西中医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代表方  益胃  补中升阳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  元气不足  气火失调  脾胃气虚  病理变化 
描述: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应是升阳益胃
朱锡祺医师应用虫类药物经验(莫雪琴等) 复方鱼桔治疗肺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朱锡祺医师应用虫类药物经验(莫雪琴等) 复方鱼桔治疗肺
汤显祖心目中的情与理——氏“以情抗理”说辨证
作者:杨忠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与理  现实世界  杜丽娘  理学家  封建道德  改革主张  学术思想  遂昌  思想主张 
描述:情对抗天理”这样一个成说,一些有影响的论著认为汤显祖在《寄达观》简中说过“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样的话,甚至将“情有者,理必无”作为汤显祖思想的首要特点,认为在汤显祖心目中,情与理的矛盾“是
清上蠲痛与头痛——《汉方治疗百话摘译》
作者:于天星 王征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方治疗  矢数道明  三叉神经痛  清上蠲痛  偏头痛  顽固性头痛  日本学者  治疗经验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一、清上蠲痛优于五苓散清上蠲痛系我国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一书所载之方剂(麦门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细辛、甘草、干生姜)。矢数道明于书中概述了日本学者应用
巧研朱墨写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邹自振  “临川四梦”  《红楼梦》  杜丽娘  《长生殿》  罗汝芳  论辅臣科臣疏  戏剧创作 
描述:巧研朱墨写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学芳菲园 又见一枝春——评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作者:欧阳江琳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邹自振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评价  评价 
描述: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慷慨平生志澡雪忧勤晚岁心:《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
作者:袁益梅  来源:传承(学术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穆堂初稿》  思想内容 
描述:李绂是清代一位重臣、学者与诗人.<穆堂初稿>诗集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通过从拟古抒情、叙事遣怀、酬唱送别、咏史怀古、山水风物、家事亲情等几个方面阐述<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以期能识雾豹一斑.
刘绍能运用血府逐瘀治验4则
作者:王靖思 李雪松 刘绍能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府逐瘀  治疗应用  验案 
描述:调达胸中之气机,务令气机畅达以行血;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养血润燥,防辛燥理气之
慷慨平生志 澡雪忧勤晚岁心:《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
作者:袁益梅  来源:传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穆堂初稿》  思想内容 
描述:李绂是清代一位重臣、学者与诗人。《穆堂初稿》诗集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通过从拟古抒情、叙事遣怀、酬唱送别、咏史怀古、山水风物、家事亲情等几个方面阐述《穆堂初稿》的思想内容,以期能识雾豹一斑。
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莎女性题材作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
作者:段奡卉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  女性题材  女性题材 
描述:这种立足于人性的提升和女性的发现的人文理想的立场,才使他们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代而具有长久的历史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