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
图书(58)
报纸(43)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8)
地方文献 (20)
地方风物 (8)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65)
2013(21)
2012(24)
2010(14)
2009(15)
2007(16)
1994(11)
1984(6)
1980(4)
197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9)
中华书局(5)
巴蜀书社(3)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
湖北人民出版社(1)
百花文艺出版社(1)
山西古籍出版社(1)
文学教育(1)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今天起,一连3,由著名美籍作家白先勇倾力打造、美到“让人
作者:陈伟民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七年一梦间。 这段姹紫嫣红的爱情传奇,青年昆剧演员俞玖林和沈丰英已经演了近两百场。在西子湖畔的第199场,同时也是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封箱前的暖身场,因而备受瞩目。 回首望望“牡丹”初放之时。 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大获成功。同年11月,该剧首套中英文VCD、DVD由浙
11月7日,昆剧《牡丹亭》以梦幻般的全新舞美再次诠释了明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1月7日,昆剧《牡丹亭》以梦幻般的全新舞美再次诠释了明
重合的意义:试论《牡丹亭》对明戏曲小青题材的影响
作者:王永恩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小青  小青  《春波影》  《春波影》  《疗妒羹》  《疗妒羹》  《风流院》  《风流院》 
描述:《风流院》都改变了小青传说的结局,而极力模仿《牡丹亭》的故事结构,努力使小青故事变得圆满,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重合的意义——试论《牡丹亭》对明戏曲作品中小青题材的影响
作者:王永恩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小青  小青  《春波影》  《春波影》  《疗妒羹》  《疗妒羹》  《风流院》  《风流院》 
描述:、《疗妒羹》和《风流院》为例,可以看出,《牡丹亭》对小青题材的影响不单表现在对小青形象的刻画上,也表现在对情节的构置上,乃至人物的安排上.
竹树凉,星河夜横:刘壎诗文试论
作者:闫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壎  遗民  苍劲 
描述:刘壎是宋元之际的一位较为重要的作家.作为遗民,刘壎有无尽的悲痛,但他却能超越昔日视野的狭窄,追求作品的"苍劲"、"风骨".随时间的流逝,他的性情与文风也渐趋平稳.这种风格、情调的复杂使刘壎成为研究遗民诗风、诗论的典范.
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率团观看新版《多彩贵州风》这台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都市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黔在线讯 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率考察团一行观看了新版《多彩贵州风》后,他激动地说:“这台会是一台极具震撼力、亲和力和记忆力的民族大歌,看了深受教益,我来自八桂大地广西
18日去听俄罗斯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这是汤显祖大剧院新春首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 游中堂 晚报讯 2月18日,俄罗斯古典吉他大师埃里克斯·贝鲁索夫独奏音乐会将在汤显祖大剧院上演。这是马年春节过后的大剧院首场演出,埃里克斯·贝鲁索夫将现场演奏因爱之名-古典吉他
玩压哨转会 硬件得过关 传真机出故障7分钟比利时国脚
作者:时报 管吴澄 综合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时报讯 在欧洲足球转会窗口关闭前,大多数球队都在谈判桌上争分夺秒,期待完成一次“压哨”转会。比如最后时刻,阿森纳1000万英镑抢到了小法替身阿尔特塔,并成功租借了贝纳永;切尔西则以1500万英镑签下了葡萄牙中场梅雷莱斯。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比利时国脚马文·奥甘吉米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让他
羲之之书乃善 精力自致非天成——曾巩《墨池记》讲析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王羲之  曾巩  临川  讲析  反问句  张芝  浙江永嘉  书法家  王述 
描述: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
摒弃现实 追寻梦幻——论明语境中汤显祖对梦幻观的改造与
作者:薛海燕  来源:昆明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实  梦幻观     
描述:汤显祖及其写“梦”的重要剧作历来受到重视 ,但汤氏本人对“梦”的独特看法和观念与其剧作的相关性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把汤氏的有关观点放入明思想与历史语境中作出分析 ,以阐明其弃现实、追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