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至情故事浪漫演绎 古典意蕴现代手法 如诗如画美轮美奂 《牡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陈向阳 本报讯深闺锁怨,春情难遣,出香阁,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花丛中牡丹亭畔梦起姻缘,从此后美人相思无限……昆曲《牡丹亭》传唱数百年,扬名海内外,如今,汤显祖四百年前写出的经典戏曲名著首次被以民族舞蹈的形式搬上舞台,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大型舞剧《牡
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作者:茅廉涛 邱兵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上海市  上海市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描述: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让更多的古典戏曲名著搬上昆剧舞台:谈昆剧剧目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海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上海昆剧团  《桃花扇》  《牡丹亭》  《长生殿》  《西厢记》  舞台  江苏省  昆曲  剧目 
描述:一、昆剧搬演古典戏曲名著的意义 新时期以来,幽兰飘香的昆剧舞台上,一批古典戏曲名著焕发异彩,格外引人注目,例如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还魂记》,《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的《西厢记》,上海昆剧团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接受美学视域中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张晓玥 李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新思路  古典美学  现代意识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8所高校巡演,在大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它能够吸引青年、打动青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全面占有和发掘原著艺术资源的基础上,以遵循昆曲艺术精神与表现原则为前提,对乐、歌、舞、戏、诗诸种艺术元素做出新的整合与调配,创出了一条传播昆曲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路。
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__评《牡丹亭》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永宽 世声  来源:河南戏剧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__评《牡丹亭》改编本《杜丽娘》
让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改编本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封建礼教  改编者  游园  柳梦梅  古典名著  舞台 
描述:的《牡丹亭》的
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永宽 世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戏曲名著重放异彩(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本色派质疑及辨析:以汤显祖、沈璟为中心
作者:姜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本体论  本体论  文采派  文采派  本色派  本色派  汤沈分歧  汤沈分歧 
描述:用这一理论术语时具体所指并不是一样的。大体而言,“本色”涵盖了包括语言、审美风格、音律、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舞台表演等戏曲文学组成元素。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本色”论实质上是关于戏曲的本体论,由于戏曲理论批评家对戏曲本体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本色”不尽相同的认识,也导致了“本色”一词的多义性。 文采派和本色派是在这两个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戏曲派别划分及界定标准。到了近代,人们才开始借鉴外国文学理论关于流派划分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古人相关的论述,将戏曲划分为不同的派别。目前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对文采派、本色派的定义并不相同,依据的材料也不同。本文第二章通过具体分析他们对这两派界定所依据的材料,从而对这些不同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