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报应、报应的制约与一般预防:论一般预防不应是刑罚目的
作者:韦临 流銮  来源:法律适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般预防  刑罚目的  预防犯罪  罪刑相应  刑法理论  公平与正义  特殊预防  思维定势  目的意义  罪刑关系 
描述:就在于将犯罪者所承受的刑罚描述为罪犯自身罪过与行为的反致,也就是将刑罚的发动在因果论意义上归罪犯自己。我国刑法理论“罪刑相应”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报应观念的直观昭示。“犯多大的罪,便判多重的刑,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罪犯不仅仅因其罪过与行为而承担刑罚,而巨因其罪过与行为的危害程度承担合理的刑罚。刑罚发动的程度,在因果论意义上也决定于罪犯自身。我们反对司法专横与擅断。而此专横与增断,恰恰就是在因果论意义上割裂、分离行为者的罪过和行为与刑罚发动及发动程度的前述关系,任意地发动刑罚和任意地决定其轻重。我国的刑法理论将罪刑相应原则描述为体现刑罚公正与合理的原则,承认并且强调刑罚的公正与合理取决于这一原则的落实,并由此而在刑法运行的整个过程积极追求这一原则的实现,其所指向的必然就是对报应的追求。报应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传...
业户营应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主体
作者:吴嘉本  来源:经济学文摘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业户营应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主体
黄爵滋:中国近代爱国者的先驱——与林则徐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黄细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林则徐  禁烟  抗英 
描述:在鸦片战争中,黄爵滋和林则徐高举禁烟大旗,厉行禁绝鸦片;致力巩固海防,坚决抵抗侵略;努力学习西方,寻求制敌良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成为中国近代爱国者的先驱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采朱陆之学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采朱陆  王学源泉 
描述:学。他的学说"实能兼采朱陆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先秦法家对《周礼》的继承发展——论连坐法和法家“以吏为师
作者:杨玲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家  《周礼》  连坐法  乡遂制度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吏师制度 
描述:连坐法是先秦法家严刑重刑的标志,“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其文化专制的标志,它们的形成与《周礼》关系密切。《周礼》的乡遂制度为连坐法的形成提供了模式,而担负着国家政令传播职责的吏师制度则是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文化专制的蓝本。
《唐百家诗选》刍议——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作者:童岳敏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  诗学观 
描述:《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论档案产品的“主”与“副”——与王英玮先生探讨
作者:严永官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档案  文化产品  争鸣 
描述:该文对“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与‘副’产品”的论点进行了争鸣,从档案的定义、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文化产品以及与档案和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於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一些特点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与黄
作者:李永采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关於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一些特点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与黄
郑注群经体例发微——谈训诂学的起源
作者:唐文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训诂学  《周礼  郑注  礼记  起源  破读  义界  仪礼  小雅 
描述: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漫谈玉屏风散——答新加坡读者吴先生问
作者:连建伟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新加坡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白术  固表止汗  自汗  防风汤  丹溪心法  朱丹溪  危亦林 
描述:剂学专著大多注明来源于《世医得效方》。但经笔者查对,元·危亦林(1277—1347年)《世医得效方》中并无此方,而发现朱丹溪(1281—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