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简论战国“秦”:以战国末期关中“秦”代表作《周礼》为例
作者:暂无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简论战国“秦”:以战国末期关中“秦”代表作《周礼》为例
诠释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思想辨析之二
作者:彭启福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描述: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道通为一”与庄的“新意” 王雱与荆公新学的庄思想特色
作者:尚杜元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道通为一”  思想特色  新意  王雱  王安石  庄子 
描述:在北宋庄的视野中,荆公新学的庄子注及庄子义解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文献,其中保存最完整、在庄史上最受称道的就是王安石之子王雾(字元泽)所作的《南华真经新传》,
郑司农注《周礼》所用“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为”
作者:楊天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郑司农  《周官解诂》  "  为"  段玉裁的界定 
描述:并非都是用以解释通假字的,情况十分复杂,真正用以解释通假字的,仅42例,只占全部字例的35%,此外还有多种情况。这说明在郑司农那个时代,训诂术语的创制和运用还很不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说明,段玉裁对汉代训诂术语的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并不完全符合汉代训诂学的实际,因此不可盲目信从。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
作者:李之鉴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孙奇逢  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描述: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
汤显祖《牡丹亭》写于遂昌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写于遂昌
汤显祖与南安牡丹亭(茶亭)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与南安牡丹亭(茶亭)
汤显祖戏剧对时间的处理
作者:齐欣荣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结构形式  《牡丹亭》  结构层  《大明律》  《南柯梦》  时间结构  杜丽娘  “有意味的形式”  《邯郸梦》 
描述:汤显祖戏剧对时间的处理齐欣荣时间本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具有直线式的方向和恒定不变的速率,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文学作品的叙述模式都遵行时间运行的基本规律。但在汤显祖戏曲中,时间长短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特点
作者:殷文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特点
汤显祖《牡丹亭》本来是昆曲吗
作者:王染野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本来是昆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