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16)
报纸(85)
学位论文(52)
会议论文(24)
图书(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69)
才乡教育 (16)
地方文献 (1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59)
2010(55)
2007(46)
2001(24)
1999(59)
1998(73)
1993(24)
1992(24)
1985(13)
1980(7)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70)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湖北档案(3)
中华书局(2)
皖西学院学报(2)
中华魂(2)
理论月刊(2)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
荆门大学学报(1)
社会科学研究资料(1)
“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与“本心论”的关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物  格心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描述: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
基于陆九渊与神秀、慧能心性思想关系所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耿静波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论  陆九渊  本心  神秀  慧能 
描述:、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一篇正确评价王安石的划时代文献:读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作者:万斌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元祐党祸 
描述:因和教训。陆文是一篇正确评价王安石的划时代文献。
诠释学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之二
作者:彭启福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学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描述: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陆九渊“化民”思想刍议
作者:王芳 王曼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思想  化民 
描述:“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陆九渊“化民”思想刍议
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江西省  牟宗三  荆门市  陆象山  金溪县  地区文化  学术交流 
描述:纪念陆九渊先生诞辰8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学习方法七得——南宋教育家陆九渊的学习方法论
作者:宗河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方法论  教育家  简易  消极方面  南宋  自立  心即理  学者  功夫 
描述:学习方法七得——南宋教育家陆九渊的学习方法论
陆九渊“切已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
作者:杨晓光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陆九渊  思想  三个方面  圣人  自反  本心  剥落  人之初 
描述:,必有以去吾心之害。”意思是只要保持、恢复人的“本心”,世上万物道理自明,但是要保持“本心”
陆九渊到王守仁--论“心学”的彻底确立
作者:赵士林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太极  王守仁  圣人  无极  宇宙  心学  心即理  陆王  理论形态 
描述:下“心学”从陆九渊到王守仁臻于成熟、彻底确立的内在思想脉络。
陆九渊哲学中的“道”及“心”、“道”关系
作者:刘宗贤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圣人  思想  陆九渊  朱熹  道德意识  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  伦理原则  道德准则  理性原则 
描述:;或者从宋明理学的一般常识出发,把道等同于“理”。这也是对陆九渊本体论思想的性质往往搞不清楚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