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为何看好大奸臣蔡京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大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正面人物进行记述,蔡绦做到了。 首先,蔡京是个大度的人。“鲁公宇量迈古人,世所共悉也”。元符年间的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
作者:暂无 来源:皖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王安石的讲究与不讲究鲍华明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小就读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我也知道了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由来。据说这句最早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写完
宋朝谁能治国安邦?王安石说蔡京可以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信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即便在外人眼中,蔡京是大奸大恶之徒,儿子蔡绦也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并且提供例证。 首先,蔡京是个大度的人 。“鲁公宇量迈古人,世所共悉也”。元符年间的某天,王公大臣们一起游湖览胜。凑齐以后,次第
桂枝香:小议其独特风格
作者:尼参  来源: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桂枝香  独特风格 
描述:南国桂枝香,犹有高歌者。今人不似古,仍欲念其芳。由此及彼,不觉王安石的一首桂枝香飘然于耳,令笔者再三拜读,方只从前种种如今更有新意,因而从自身的一点逸趣出发小议王安石《桂枝香》的独特风格,以慰心迹。
略论“荆公新学”之“新”
作者:吕变庭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新学 
描述:维与施行"少年新进"策略两者之间互动的时代产物。
诏狱缘何涉新法:北宋祖无择案刍议
作者:辜梦子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祖无择  王安石  熙丰变法 
描述:人并没有明确反对变法的主张,他在当时的政坛应该有着自己的独特立场。
读书便是却老方
作者:乐叟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欧阳修  王安石  陆游 
描述:宋陆游认为:"病经书卷作良医."明代钱琦说:"独有书可医胸中俗气."郑成功有副对联:"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李渔则言:"平生无他癖,惟好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
乌台诗案始末
作者:李炜光  来源:各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苏东坡  王安石  苏轼 
描述: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茶亦醉人何必酒 茗能香我不须花:漫谈中国传统茶文化
作者:皮晓燕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伯虎  境界  中国茶文化 
描述: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品位。从茶史渊源到品茶论道,寄寓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和艺术理想。她的内涵,已成为科学、哲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审美观念上表现为对“味”与“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