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2)
报纸(163)
图书(13)
会议论文(7)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7)
地方文献 (96)
文化溯源 (4)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2(52)
2009(33)
2005(23)
2001(20)
1998(28)
1995(27)
1986(16)
1984(14)
1983(19)
1982(15)
按来源分组
语文月刊(10)
人民音乐出版社(8)
阅读与写作(5)
公关世界(2)
文艺理论研究(1)
江南诗词(1)
保定晚报(1)
人民文学出版社(1)
海南出版社(1)
柳州师专学报(1)
游华阳洞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建萍 苏州的寒山寺,因唐朝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同样,含山的华阳洞,也因北宋王安石的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遐迩闻名。 千年等一回,公元1054年4月,褒禅山迎来了34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通判3年期满,在返乡省亲的途中,欣然偕两友两弟,手持火把同游华阳洞,惜乎,未走完全程,好在,留下千古
汤显祖的《惊梦·步步娇》
作者:何东平  来源:诗探索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庭院  全身  浪漫主义  春晓  曲词  铜镜  家长  发髻  晴空 
描述:“[步步娇]袁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拖逗的彩云遍。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闲院春晓,游丝在晴空中飘动。一个长期被封建家长禁锢在深闺中的少女正欲走向花园。在梳发整钿的时候,她突然于铜镜之中窥见自己的容貌,羞得发髻也弄歪了。她想到:呀,“娘行
《全宋诗》札记
作者:叶石健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诗》  宋诗纪事  景定建康志  叶梦得  整理者  次最大规模  地方文献  王安石  范仲淹  咸淳临安志 
描述:一、旧时王谢堂中秘,进入寻常读者家《全宋诗》现已面市30多册,北宋诗人已全部出齐.它是有诗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断代诗歌总汇,许多宋人的诗篇(诗集)
《管子·侈靡》篇记
作者:范治学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管子  荀子  侈靡  诗经  尔雅  周礼  左传  庄子  礼记 
描述:散”一训。《荀子·富国》篇:“有倚契伺诈权谋倾覆颠倒以靡散之。”侈靡者,有饶多之财必使散于众之谓。《管子·霸言》
陶渊明《饮酒》诗偶记
作者:牛敬德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胡应麟  杜甫  汉魏晋南北朝  中华书局  《陶渊明集》  黄庭坚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  陆游 
描述:贫乐道。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②“一箪食,一瓢
析王安石《〈孟尝君传〉》
作者:鲍华山  来源:青海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  孟尝君传  著作研究 
描述:析王安石《〈孟尝君传〉》
短小精悍——《孟尝君传》读后
作者:刘柏林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鸡鸣  读后  王安石  议论文  绝调  选拔任用  教育培养  对力  唐初魏征 
描述:盗之雄”呢?我认为:他是有所为而作的。 为了推行新法,实现政治改革,王安石对人才是十分重视的。他在有名的《上仁宋皇帝言事书》中明确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一方面就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问题,向皇帝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同时又规劝皇帝:实行改革要坚定,不要因为“一有流俗侥倖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上而不行”。也就是说,对力行新政的优
荀子札记》志疑
作者:李亚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札记》  “知”  《说文》  杨注  《读书杂志》  《子虚赋》  “理”  动宾结构  吕氏春秋  《周礼 
描述:荀子札记》志疑
“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作者:维阁 黎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论稿  人才思想  熙宁变法  地主阶级  北宋  人才制度  推动改革  造就人才  积贫积弱 
描述:列。古往今来,人们陈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这本《论稿》则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对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不是一本单纯
《陆王心学研究》
作者:姜国柱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性之学  陆王  思想渊源  学术思想界  陆九渊  王守仁  哲学家  分析论证  研究成果 
描述:心性之学,一直为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而真正形成为心学学派,则始自于南宋的陆九渊,集大成干明代的王守仁,故学术思想界称之为“陆王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