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309)
报纸
(632)
学位论文
(188)
图书
(172)
会议论文
(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302)
地方文献
(25)
地方风物
(8)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
(446)
2012
(501)
2011
(499)
2008
(386)
2007
(386)
2004
(217)
2002
(224)
2001
(217)
2000
(148)
1979
(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82)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
中国哲学史
(9)
兰台世界
(7)
中华文化论坛
(5)
中华书局
(3)
中国医疗保险
(1)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清华中文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王安石
《老子注》
Wang
道
价值转向
佛教
城镇职工
可道
四六文
发展
儒道相通
古典散文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兴亡之感
作者
墙角
唐宋八大家
唐人
军事改革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老子注》初探】搜索到相关结果
8347
条
论经学对
王安石
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
张锡龙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经学观
经学观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描述:
发展与王荆公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安石
与王令的忘年交
作者:
马海松
来源:
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王令
王令
忘年交
忘年交
描述:
王安石
与王令,一个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一个是出身低微。一生坐馆教书。生活贫困潦倒的一阶布衣。本文真实再现了
王安石
一生中始终如一、无嫌无隙的唯一一个相知——布衣王令与之交游的始末。
王安石
义利观探微
作者:
杨涛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义利观
义利观
时代特色
时代特色
描述:
王安石
的义利统一和以义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实践作了理论准备。他给传统的义利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王安石
的义利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
王安石
《易》的人生哲学
作者:
冯志珣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周易
周易
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
描述:
主义更趋消极悲观,但总体上还是德性与智性并重的人生观。
王安石
义利观的时代特色
作者:
刘文波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义利观
义利观
时代特色
时代特色
描述:
王安石
的义利统一和以义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实践作了理论准备。他给传统的义利观作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在中国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
王安石
遭到理学家们反对的重要原因
论“经术”与
王安石
古文之关系
作者:
方笑一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经术
经术
古文
古文
描述: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有关。
论
王安石
本体论思想体系
作者:
胡金旺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道
道
本体论
本体论
描述:
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想体系。
王安石
与禅
作者:
林成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禅
禅
王维
王维
诗偈
诗偈
咏史诗
咏史诗
佛经寓言
佛经寓言
描述:
精神支柱。同时,本文将唐宋阶段中国两位重要的文学人物王维与
王安石
作一比较,说明
王安石
的入禅迥异于一般的士大夫,体现了平民化的色彩;最后,本文着重分析了
王安石
的侍偈、咏史诗和包含佛经寓言的诗歌,说明禅
论《道德经》“德经”篇中“礼”的批判指向
作者:
许彦龙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经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描述:
提出的。
老子
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六经
注
我
作者:
辛竹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皆我注脚
托梁换柱
陆九渊
教条主义
思想史
明代
哥白尼
朱熹
儒家
辩论
描述:
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已过千年,至今人还不忘鹅湖之会.其实儒家成形是在汉代.宋代朱陆都是对汉唐注疏的教条主义"闹革命".朱以《四书》暗地托梁换柱.陆便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在思想史上几乎是哥白尼式的转换.经过元代大变化到明代,王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