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诗研究
-
作者:陈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
描述:眉山、江西二宗得勢,席捲宋代詩壇大半壁江山。但他們專以氣格達意為主,而不避徑直淺露;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臨川王安石,以一異軍孤起,步趨唐人之後,力求婉曲回環,能令人尋繹於言語之外,而在宋詩中那樣顯得別具
-
《书湖阴先生壁》探颐
-
作者:穆建涛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书湖阴先生壁》 诗歌 宋代 王安石 题壁诗
-
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探颐
-
评汪译《牡丹亭》
-
作者:孙法理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汪榕培 文学翻译 英语翻译 文化内涵
-
描述:评汪译《牡丹亭》
-
汤显祖剧作改译
-
作者:石凌鹤改译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剧 剧本 中国 明代
-
描述:汤显祖剧作改译
-
秋窗偶译
-
作者:霍高 来源:老年人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梦溪笔谈》 垂帘听政 人参 发出命令 改正错误 正派人 译文 孟子 宋仁宗
-
描述:秋窗偶译霍高王安石不受紫团参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病可忧,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
-
吴宓的译诗(下)
-
作者:陈建中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宏 诗歌 翻译
-
描述:本文下篇承上篇,深入赏析吴宓的译诗,如《挽歌》(安诺德),又比较吴宓与郭沫若、梁实秋对《鲁拜集》的翻译,表明吴译讲究用字、用韵和节奏,调动各种表现手段,传达原诗思想和情感。
-
谈汪译《牡丹亭》
-
作者:郭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译 英译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本文主要谈的是汪榕培先生如何英译汤显祖最有名的剧作《牡丹亭》和《牡丹亭》英译得如何这两个方面。笔者通过具体讨论和译例评析 ,认为汪译从整体上达到了“传神达意”的目标 ,成为《牡丹亭》迄今国内外最
-
贴船下篙 扣题而答(下):古诗鉴赏四步走
-
作者:刘玲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鉴赏 语言鉴赏 回答问题 王安石 太一 阅读
-
描述:诗歌语言鉴赏练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注:“西太一宫”位于汴京(开封)西南,这首绝句
-
江西宋元刻书事业初探
-
作者:漆身起 王书红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刻书 江西 宋代 欧阳修 藏书家 王安石 刻印 私家藏书 杨万里 书院
-
描述:下了难于数计的古代文献,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江西古代刻书事业的发展.
-
钱钟书遣词法小窥
-
作者:伍立杨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遣词 文学作品 词藻 文学批评 《归去来辞》 丰富想象 内容论 词汇
-
描述:文学作品的词汇的讲究在鄙薄修辞的人看来是窄门小道,割裂形式内容论者更不把遣词造句放在眼里。文学界此类无知而发为高论者为其甚夥,不知凡几。实际上,古今一流作家无不重视词藻的运用,盖词藻的驱遣布设,词采的郁郁灿灿,乃是大家风范的一种表征,是一流作家丰富想象力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