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翰林学士与宋代诗歌略论
作者:唐春生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翰林学士  周必大  王安石  宋太宗  宋理宗  宋孝宗  宋代诗歌  文士  宋真宗  南宋 
描述: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画永,八方无事韶书希。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
宋代青苗法利率新认识
作者:纪雪娟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钱  利率 
描述:宋代青苗钱年利率与借贷使用时间有关,与年发放次数并无直接关系,而若不能知晓具体使用时间,则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年利率。
陈白沙的历史世界——明代政治与儒学流变
作者:廖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孝孺  朱棣  吴与弼  陈献章  陈白沙  明代学术史  明初思想史 
描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志,重新梳理明代思想,产生了哲学与史学二流中分的局面。笔者则继史家之笔,欲重述明初思想史。 元末明初,士大夫多不知大体,昧于春秋大义,故往往视旧朝为正统,新朝为叛逆。故有方孝孺力持正统之论,恢复理学之旧观。然不久靖难祸起,燕王以边境藩王,拥兵篡夺帝位,方孝孺竟以身殉道,捍卫天理。成祖即位后,即以旧臣修纂《永乐大典》和《四书》、《五经》、《性理》三部大全,目的在于彰显文治,证明道统与正统为一。多数士大夫则不为其动,或于朝廷力持清议,或于民间讲道守身,皆以天理为依归。后有学者,以此为归,躬身践履,以成心学。心学为何,良知而已,知善知恶,即为天理。 晚明诸儒,则以入朝为荣,先为世宗,主持议礼,后请神宗从祀阳明。从朝廷转向民间,从民间重归朝廷,此为一轮回。虽明亡清灭,轮回也未结束。只是知识分子昧于知古,无从知今罢了。既然现在仍在“天理”与“良知”的轮回中,我们能从明代历史,获得什么教益呢?历史仍未结束,大地知道答案!
元代儒学教授虞集诗词曲用韵考
作者:杜爱英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诗词曲  用韵  阴声韵  韵段 
描述:的流露。虞集虽然是名儒显宦,近代诗用韵也受到实际语音的影响。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作者:陈寒鸣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何心隐  颜钧  泰州学派  泰州学案  《明儒学案》  耿定向  《大学》  平民  黄宗羲  罗汝芳 
描述:《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陈寒鸣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重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
试论两宋儒学的文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作者:黄敦兵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描述: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
一位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苏轼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方志远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时代精神  实践者  悲喜剧  儒家学说  先秦儒学  王安石  程颐  个性  司马光 
描述:他不是大儒或卫道士,他既没有开宗立派,也不板着面孔训人;他也非腐儒、迂儒,在他身上没有酸臭,更没有龌龊。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位儒家学说真诚而执着的实践者。
泰州王学后劲焦竑的儒学思想
作者:陈寒鸣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  泰州学派  罗汝芳  儒学思想  耿定向  思想解放  思想主张  王阳明  学术成就  儒学传统 
描述:治学,运思于书斋,并以其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成为晚明卓越的博学者。
清代江西儒学••李绂与文廷式
作者:王煜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清代江西儒学••李绂与文廷式
李觏及其哲学思想
作者:陈国钧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宋代  宋代 
描述: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江西籍有深远影响的进步政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本文根据他在当时两次重大政治改革中的进步态度和理论影响,根据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从隋唐进入宋明时期之伊始,开启唯物主义反唯心主义理论之争的先声等史实,论述了李M思想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