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慨当以歌演至爱 撩魂动魄见真情 王英会舞台风采漫评
-
作者:刘福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呈现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王英 《村官李天成》 风采 真情 《清风亭》 主旋律题材
-
描述:风亭》,二是自豫剧移植改编的主旋律题材现代戏《村官李天成》,深深感到现场观众动情动容为之感叹唏嘘的缘由正在于此。
-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
-
女“粉丝”狂追汤显祖13年 倾家荡产见偶像后却自杀
-
作者:暂无 来源:可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自杀 莎士比亚 杜丽娘 白马王子 柳梦梅 江西 牡丹亭 记者 媒体
-
描述:记者雨林林报道:昨天凌晨4时许,痴迷汤显祖13载,经媒体多方报道的“追星狂人”杜丽娟,留下一封遗书在江西临川县跳河自杀,幸被路人救起。汤显祖是戏曲大家,我朝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他的巨著《牡丹亭》讲述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凄美爱情故事,深受我朝青年男女的喜爱和追捧。
-
传帖妙解八分书——新见李瑞清三幅书法真迹
-
作者:陈礼荣 来源:书法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等作书要诀上,有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解说。
-
于修订处见精神——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
-
作者:濮侃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论 修辞学史 王安石 修辞学者 欧阳修 柳宗元 陈望道 中国文学史
-
描述:的工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郑著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至为显赫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古文中存在的修辞不当现象的修订,就使得它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
平中见奇 淡处知浓——漫谈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之五)
-
作者:徐应佩 周溶泉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中见奇 古典诗词 阅读欣赏 韵语阳秋 二十四诗品 艺术境界 司空图 葛立方 贺知章 胡应麟
-
描述:容易却艰辛”,这是因为“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这种诗,写作时由奇而平,由浓而淡;写成后寓奇于平,化浓为
-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之比较
-
作者:蔡生兰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游记 王安石 文章 记叙
-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记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也能加深我们对这种变体游记的认识。
-
教育应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
作者:李惠娟 邹正 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 案例 森林 树木 课堂教学 2009年
-
描述:,听课是一种享受!对学生而言,上课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启迪。对授课者而言,教师讲课绝不是照本宣科。
-
笔墨一二见精神:《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周洁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精神 形象 笔墨
-
描述:《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
雕中见雅凿中出奇:课堂教学流程结构变化的妙处例析
-
作者:周仁良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结构变化 教学流程 例析 出奇 艺术成就 周亮工
-
描述:堂教学流程设计同样要通过雕凿才能去粗存精,去芜杂为精准,去纷乱为通畅.特别在教学结构安排上,更要通过再三取舍,即不断雕凿才能打造出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文本研读、人文滋养等综合奇效的精品课来.这正如用外力将分子结构重新组合,使石墨成为金刚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