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8)
期刊文章(172)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5)
宗教集要 (170)
地方文献 (31)
地方风物 (11)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150)
2012(30)
2011(28)
2008(15)
1996(4)
1995(9)
1994(8)
1990(2)
1987(4)
1981(4)
按来源分组
北京青年报(7)
侨报(6)
北京晚报(4)
海南日报(3)
北京娱乐信报(1)
人民政协报(1)
散文百家(1)
遵义晚报(1)
北京档案(1)
美术大观(1)
山西法兴新考
作者:田素兰  来源:北方文物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兴  舍利塔  《山西通志》  雕塑艺术  上元元年  王益  潞州  州刺史  碑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山西法兴新考
本寂与曹洞宗及曹山
作者:李明康  来源:广东佛教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洞山 
描述:本寂(840—901),俗姓黄,名元证,福建莆田人氏,少习儒,19岁往福州灵石云名山出家,25岁受具足戒,寻师江西宜丰洞山,唐成通初(860),谒洞山良价,良价问:“闭黎名什么?”答曰:“不名本寂。”良价曰:“那个jian?”答曰:“不名本寂。”良价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
《记承天夜游》美点寻踪
作者:邵莺 张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夜游》  美点  《苏东坡传》  地方军事  道德目的  王安石  反对派  林语堂 
描述:德目的,又无使命作用的漫谈偶记。《记承天夜游》正是这类文章的杰出代表作。此文至少有如下美点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加以关注:
佛教名山曹山与本寂禅师
作者:黄彬生  来源:抚州地方史志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佛教名山曹山与本寂禅师
志文学文献的价值与局限:从山志书所载王安石佚诗说起
作者:冯国栋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志    王安石  文学文献  辑佚 
描述:山志、志文献多收录与山、相关的名人诗文。涌现于明清两代的山、志数量巨大,为文学文献的辑佚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由于这批文献本身的局限性,其中所收诗文不尽可靠。文章以山志中所载王安石佚诗为中心
梦为了 情为了佛:――《南柯记》评介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建荣   1600年,汤显祖于辞官回临川的第三年,创作完成了第三部重要的剧作――《南柯记》。《南柯记》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南柯太守传》。全剧共44出。《南柯记》是汤显祖继《紫钗记》、《牡丹亭》后完成的第三部剧作,较充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的绝望与彻悟,贯穿了作者的佛道思想,以及创作中坚持的“至
闲话忘忧:北宋前期词中“闲”的艺术探析
作者:赖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白居易  晏殊  柳永 
描述:的沉寂。对文学的研究固然应该重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高潮期,也不应当忽略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本文主要是对宋朝前期词中“闲”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对“闲”字的运用,历代文人皆有雅爱。作为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词,“闲”也令词体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首先结合了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地位的提高、频繁的宴饮交友活动;其次从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悟、庭院中的不尽情致、女性姿态剪影之美、相思之情四个角度进行词作品析;然后对历代“闲”有关的文学作品做了梳理,尤其是白居易闲适诗对北宋前期文坛的影响;最后结合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具体个例进行分析。
让公民睡上安稳不应是城市难题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让公民睡上安稳不应是城市难题
100天来,看到他的笑容,就被幸福和快乐包围着天使——赳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00天来,看到他的笑容,就被幸福和快乐包围着天使——赳
“从公已十年迟”笺析〔苏轼、王安石关系〕
作者:张海滨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公已十年迟”笺析〔苏轼、王安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