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04)
报纸(562)
图书(95)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39)
地方文献 (350)
地方风物 (38)
宗教集要 (26)
红色文化 (20)
才乡教育 (19)
非遗保护 (1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284)
2010(168)
2001(46)
1999(37)
1996(39)
1994(32)
1986(27)
1985(23)
1984(26)
1982(14)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7)
艺谭(3)
文学港(1)
宜春市地方志通讯(1)
大众日报(1)
江淮论坛(1)
英语世界(1)
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柳泉(1)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试析学与鲁学中的一些问题 续
作者:金德建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学  子思  中庸  孔子  孟子  学术文化    周礼  司马迁  战国 
描述: (下) 鲁学、鲁二地接壤,学术上容易得到交流机会,历来均被称为文明之邦,有共通的特点。但无容讳言,二地学术文化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例如:一、春秋时鲁地孔子奔走,栖栖皇皇,求仕官职;战国时威王
《周礼》中的“祝药劀杀之”与“祝当为注”
作者:张振平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周礼  祝由  伤寒论  宗教迷信  郑玄注  科学文明  外科疾患  医药  医方 
描述: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唐·贾公彦《周礼
史密簋与西周乡遂制度——附论“周礼在
作者:张懋鎔  来源:文物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遂制度  西周金文  周礼  齐国军事  西周晚期  遂人  铭文  可靠性  青铜器  军队 
描述:二文,发现此铭关涉西周军制,有助于解决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西周乡遂制度,从而证实《周礼》的可靠性及其成书之早,其意义远在原估价之上.故再赘言几句,祈请海
企鹅与黄鹤飞:QQ携手湖北日报集团
作者:暂无 来源:广告导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媒集团  湖北日报  QQ  黄鹤    董事会  创办 
描述:5月29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腾讯集团共同创办的腾讯·大楚网第一次董事会在武汉召开,会上通过了大楚网建设的相关事项。
辰翁评点荆公诗之理论意蕴
作者:汤江浩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辰翁  王安石    评点 
描述:刘辰翁评点荆公诗,为刘氏重要评点著作之一,因种种原因,较长时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本文依据蓬左文库本所存刘评,对其理论得失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总结,并对其理论产生之渊源、背景进行了纵横比较与探讨。
水仙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钱塘江  钱塘江  《全宋诗》  《全宋诗》  水仙  水仙  著名学者  著名学者  民生疾苦  民生疾苦  古体诗  古体诗  南城  南城 
描述:北宋著名学者李觏(1009-1059),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曾在南城创建盱江书院,从学者常达数百人,故世称盱江先生。李觏不以诗名,却有多首佳作传世,《全宋诗》录存其诗三卷。他的诗内容充实,思想深邃,多有抨击时弊、同情民生疾苦之作。其古体诗雄劲质朴,近体律
商讨衔接“十二五”期间我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州委
作者:暂无 来源:文山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喻传洪)12月7日,州委、州政府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在昆明召开座谈会,商讨衔接“十二五”期间我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就进一步加快文山工业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共识。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华人最为关注的国会议员、检察长、参议员民主党初选见分晓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华人最为关注的国会议员、检察长、参议员民主党初选见分晓
形象题——《音乐文学概论》节选()
作者:庄捃华  来源:词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概论  艺术形象  音乐  善与美  真实  王安石  真善美  作品  高尔基  重要性 
描述:真切与失实文艺讲究真善美,但三者的重要性并不相等。“真”是最根本的,它既是善与美的前提,也是善与美的基础。所以,高尔基说:“文艺是以其真实才显其伟大的一种事业。”
宋代禅学与诗话
作者:张伯伟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宋代  禅宗  默照禅  石林  妙悟  陈酒  浙江  三阴  二十年 
描述: 一、雲门宗舆葉萝得《石林诗话》 葉夢得(公元一○七七——一四八年),字少蘊,原籍吳縣,居烏程(今浙江吳興),宋哲宗紹聖四年(一○九七)進士。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一五)卜居卞山(在今浙江湖川)之石林谷,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