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628)
图书
(153)
报纸
(126)
学位论文
(109)
会议论文
(7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43)
地方文献
(103)
地方风物
(21)
才乡教育
(7)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5)
非遗保护
(5)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1
(157)
2010
(129)
2009
(137)
2000
(61)
1997
(59)
1992
(43)
1991
(54)
1990
(64)
1987
(70)
1982
(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34)
审计月刊
(4)
北京商学院学报
(3)
上海会计
(2)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1)
青春期健康
(1)
广西财务与会计
(1)
审计研究
(1)
重庆商学院学报
(1)
上海审计
(1)
相关搜索词
史料
吴越春秋
文献价值
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
周礼
会计发展史
大跃进
先秦史研究
物价
史料价值
图学
理论
存疑
孙诒让
孔子
奴隶
天人合一
宗教音乐
奴隶制社会
魏晋南北朝时代
音乐史
地理环境
戏曲创作
民国时期
唐史
明细帐
天官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试论我国会计审计产生的条件-兼论《周礼》一书的史料价值】搜索到相关结果
3092
条
令江西高院
兼
反省院(呈报第一期反省人黄绪烈暨第二期反省人刘
作者:
暂无
来源:
司法行政公报
年份:
193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令江西高院
兼
反省院(呈报第一期反省人黄绪烈暨第二期反省人刘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牟定县县长佴鹏惩
作者:
暂无
来源:
司法公报
年份:
193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牟定县县长佴鹏惩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洱源县县长许端毅
作者:
暂无
来源:
司法公报
年份:
193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洱源县县长许端毅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前缅宁县县长郑汝
作者:
暂无
来源:
司法公报
年份:
193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令暂行
兼
代云南高等法院院长职务黄希仲为令发前缅宁县县长郑汝
委任本府教育科科长黄载灵
兼
充儿童报社社长学校教育股股长罗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汕头市政公报
年份:
193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委任本府教育科科长黄载灵
兼
充儿童报社社长学校教育股股长罗湘
《宋知荆门军陆象山上元代醮讲义》碑考述:
兼
议陆九渊之心学福
作者:
王法贵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陆九渊
荆门
荆门
讲义
讲义
描述:
陆九渊在荆门,"以诗书为政",有著名"讲义"传世。明万历年间,余一龙命人将陆氏"讲义"镌刻成碑,高则巽又撰文记之。碑文教人奉行中道,"保全此心","自求多福",比较系统地昭示了陆氏的心学福祸观,值得今人研究。
常见古书的合称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南柯记
册府元龟
太平御览
孟子
三易
周礼
论语
周易
礼记
描述: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礼:《
周礼
》、《仪礼》、《礼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梦:《南柯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四大千:《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郑玄三礼注研究
作者:
杨天宇
来源:
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仪礼
注释
研究
周礼
注释
研究
礼记
注释
研究
描述:
郑玄三礼注研究
西周封国之自主与交融-周代封建性质的再检讨
作者:
王瑞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制
分封制
内自主
外自主
文化殖民
周礼
天命
诸夏意识
描述:
周人封建「文化殖民」的影響下,中原地區的封國雖然是一個個「自主」的政治體,但卻又是相互「交融」的文化體,這對促進華夏民族的形成與擴大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礼官制度中的诗教
作者:
吴昌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教
乐教
孔子
周礼
礼官
德
赋诗
描述:
度以及詩三百的流傳途徑息息相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對孔子詩教之歷史淵源的考察,也可以視為對中國詩教探本溯源的嘗試。
本文所稱的「詩教」,指的是古代以詩三百的相關篇章作為教本的教學活動。本文探究的焦點,包括了周代詩教得以成立的基礎、背景,以及它實施的情況、應用的功能,與具備的內涵特質。我們發現,詩文本的性質、詩文本的流傳途徑、詩文本的應用功能,是掌握詩教問題的重要線索,而本文的論述也圍繞著這三條彼此交縱的思路進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文從周代禮官制度的相關文獻記載切入,針對「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這個論題,提出如下的初步結論:
(一) 詩三百是禮樂文明的產物,其內容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德」乃其核心精神。
(四) 周代國子詩教以「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為綱領,意在培養貴族君子。
(五) 春秋時代「賦詩」、「引詩」的活動體現了周代詩教的功能與內涵特質。
首页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