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形应是汉字研究的重点
-
作者:田树生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研究 汉字文化圈 汉民族 汉语 汉字字形 结构单元 汉字信息处理 历史和文化 组合能力 汉字改革
-
描述:改革,汉字简化,汉字信息处理,这些都是以字形为重点的。 汉字字形研究的突出问题是认识它的内在规律。首先字形有其独特系统。它有
-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第9卷)第1-3期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MESFET 研究与进展 固体电子学 GaAs 目录 电子新闻 氢化非晶硅薄膜 VLSI 王烈 PECVD
-
描述:《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第9卷)第1-3期目录
-
第四个十年:中国散文的新崛起——兼谈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
-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中国散文 中青年 作品 王英琦 贾平凹 古镇 腰鼓 安塞
-
描述:,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散文这一“老资格”的文学品类,同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其发展速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无论是作品质量的提高,还是作者队伍的壮
-
杰出爱国者——黄爵兹
-
作者:黄细嘉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道光帝 海防 爱国者 鸦片泛滥 重治吸食 鸿胪寺 英国侵略者 经世之学 右侍郎
-
描述:革现状,谋求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对鸦片泛滥中国,危害国计民生,爵滋挺身而出,力主严禁;及至鸦片战起,又力主抗战,且言战守方略。他一生著述不辍,晚年讲学育人,为名人雅士所称赏。
-
职工家庭原(良)种场的建立和发展趋向刍议
-
作者:汤洁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工家庭 发展趋向 种子生产 国营农场 经济实体 家庭承包责任制 经济结构 管理体制 生产程序 多种经营
-
描述:全国近两千个国营原(良)种场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种子生产的经济实体。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必须生产原(良)种的属性,又使其区别于国营农场。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职工家庭原(良)种场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并未改变上述性质,
-
吴炯声——善于营运资金的企业家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经济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家 营运资金 精神文明建设 深圳市 汽车出租 中外合资企业 综合型 宾馆 公司 企业经营
-
描述:,实现税利两千多万元。公司连续几年被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市政府树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吴炯声总经理也被评为深圳市和广东省的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毛泽民去安源应是1923年
-
作者:刘胜生 来源:湘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人运动 安源 湖南自修大学 补习学校 校务 传说 查证 史实 父母 时间
-
描述:有关毛泽民的传说,1922年底,毛泽民受党的派遣去安源从事工人运动。经查证,一这个时间与史实不符。毛泽民在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任校务时,曾给舅父母及表兄嫂写了一信。信内有这样一段话。‘八舅老人家前日寿辰,甥等早有计商,想至少回一人前来拜寿’,‘无奈因学校放假在近,泽覃中(正)在考
-
引进国外和港澳地区智力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深圳市市长
-
作者:李灏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深圳市 港澳 经济发展战略 专门人才 引进 对外开放 国外 智力 记者
-
描述:看,精通经营管理、国际金融、新技术开发的高级人才,经济发展战略专家、投资专家、信息专家、软科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仍然欠缺;训练有素,既懂外语,又懂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人才尤其不足。这就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才问题成了能否推进外向
-
一腔郁愤 满纸波澜——曾巩《鹅湖院佛殿记》赏析
-
作者:海默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铅山县 积贫积弱 掖庭 北宋 曾巩 鹅湖 西夏国 君臣 赏析
-
描述:如也。资其官之侈,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耳。
-
《管子》书作者
-
作者:徐汉昌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子 管仲 战国 叶梦得 王应麟 梁启超 学者 齐桓公 作者 法家学派
-
描述:”(王先谦校刊《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十一引)宋代学者,发现更多之疑问,非但认为《管子》非管仲所作,且更大胆地推测其为何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