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0)
报纸(1063)
图书(19)
会议论文(12)
学位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91)
地方文献 (69)
地方风物 (25)
宗教集要 (13)
红色文化 (12)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4)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203)
2013(156)
2012(205)
2011(247)
2009(178)
2008(148)
2005(54)
1997(36)
1993(14)
1991(20)
按来源分组
老年人(4)
农家顾问(4)
安徽市场报(2)
党课(2)
中国学校体育(1)
学校体育(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体育之春(1)
二则
作者:王雨亭  来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脾阴正方    脾胃  补脾阴  吴澄  虚劳  慢性肾炎  李东垣  下肢  饮食不节 
描述:治病当先理脾胃 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胃先受病;劳倦者,则脾先受病……虚劳日久之人,诸药不效,皆为无胃气故也”。是故,治病当以理脾胃为其先。吴澄有“理脾阴正方”一首,实承此义,其方补脾阴而不碍胃阳,培中宫而不燥津液。余1969年春,遇一患慢性肾炎者,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其面苍白,
玉骨冰肌寒梅
作者:林红  来源:药膳食疗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梅花  毛泽东  健脾和胃  观赏花木  脾胃虚弱  银耳  王安石  岁寒三友  肌肉消瘦  理气和胃 
描述:玉骨冰肌寒梅□/林红“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梅赞》,歌颂了梅花难能可贵的品格,借喻革命者不同凡响的襟怀。在我国,人们特别喜欢用“梅”字
古今中外昆虫食品
作者:崔嵘  来源:中国保健食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虫食品  文献记载  美味佳肴  《周礼》  东汉时期  食谱   
描述:据古籍文献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把昆虫作为美味佳肴,列入了食谱。《周礼》中就记载有收集蚂蚁卵,并制成酱,供“天子馈食”和祭祀之用的描述。东汉时期,人们还将蜂、蝉等昆虫加工成贡品,向朝廷敬献。
春光明媚防病
作者:徐成文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相关疾病  气候特点  春风  春日  长时间  春季  信使  中毒  花粉 
描述:王安石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就是说,春天,既是绿的信使,给人以明媚与欢畅;又暗示人们必须根据春天的气候特点,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务",才能安全愉快地
“天圆地方”璧琮
作者:茅子芳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圆地方  祭祀  出土  古代玉器  礼器  祭天  墓葬  十三年  文化  周礼 
描述: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
其乐融融“元日”
作者:陈喜联  来源:辅导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屠苏酒  民间习俗  政治家  文学家  爆竹  春节  描写  桃符  新年 
描述:同学们,春节好!本期的"古韵华章"又和大家见面了。时值春节,"古韵华章"要给大家介绍点什么呢?大家请看——《元日》(作品见"开卷语")。知识卡片王安石(1021年~1086年),中国历史
寻源名句
作者:武俊平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名句  晏几道  青梅  经典  党人  内心世界  金钗  重心  寻源 
描述:[经典名句1]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名句由来]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新春佳节 春联
作者:李让  来源: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春佳节  春联  《元日》  王安石  景象  情趣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北宋时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欢乐热闹景象,给春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
咏物诗与写训练
作者:金立忠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训练  王安石  儿童  母语教学  起始  掌拨  低年级学生  观察时间 
描述:的写作之 “根”。
花好月圆中秋
作者:半夏  来源:黄金时代(学生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剧  传统节日  《周礼》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节日习俗 
描述:词歌赋、舞蹈曲艺、民间戏剧等也丰富多采,至今中秋节及许多有代表性的工艺和节俗都已经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