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94)
期刊文章(836)
学位论文(16)
图书(11)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98)
地方风物 (26)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204)
2011(161)
2010(708)
2008(223)
2006(41)
1999(18)
1989(17)
1987(20)
1986(10)
1931(4)
按来源分组
居正月报(17)
临川晚报(16)
解放军报(9)
齐鲁晚报(5)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汕头市政公报(2)
四川教育(1)
广东审计(1)
经理日报(1)
广东省政府公报(1)
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考
作者:吴书荫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年代  汤显祖  诗文  交游    古籍出版社  1999年  人事关系  学术价值  作品集  徐朔方  学术界  刊行  戏曲  笺注 
描述:1999年1月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刊行的《汤显祖全集》,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汤显祖诗文和戏曲作品集,徐朔方先生为该集所作的笺注用力甚勤,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和发微抉隐,对汤显祖的交游、人事关系和诗文的创作年代作了细致地考订,使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称赞。
《元丰类稿》版本考
作者:吴芹芳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  版本源流  版本源流 
描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元丰类稿》结集于北宋末年。自宋至今,刊本如麻,形成不同的版本系统。主要以时代为序,对《元丰类稿》的版本源流进行全面考证,并条析其源流关系。
汤显祖岭海诗文论
作者:邹自振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岭南  海南  诗文 
描述: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而贬官徐闻,任职时间不到一年,却是他思想与创作的重要时期, 清远、澳门、海南、徐闻等地的景物均在他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果没有贬官的遭遇,他的生活视野没有这么广阔,其题咏岭海山川风物的旅游诗文就不可能产生。也许,汤显祖的南粤之行,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
宋编唐集考
作者:曹之  来源:图书情报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重要贡献  宋敏求  唐代  宋代  编辑过程  唐绝句  宋人  搜集整理  唐诗 
描述:宋代是我国图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官方或民间,都编辑、整理了大量图书,为古代文化的流传作了重要贡献。宋人在唐代诗文集的编辑和整理方面,尤其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宋编唐集数量之多,令人瞩目。其荦荦大者如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杨蟠
宋代临川晏氏考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江西临川  晏殊  家族  宗族制度 
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族制度,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且,社会风气发生了由魏晋“尚姓“,即重视门弟,到宋代“尚官“,即重视授官拜爵的转变,这影响了封建宗族制度的发展.本文以宋代临川晏氏家族的盛衰为个案,揭示了宋代的社会背景及其宗族制度演变过程中的时代特征.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
作者:黄明喜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描述: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吴澄文集版本考
作者:李军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临川吴文正公集》  《临川吴文正公集》  版本  版本 
描述:吴澄是元代理学大家,有多种经学著作传世,其文集元、明至清,代有刊刻,主要为百卷本和49卷本。本文详细梳理了吴澄文集自元至清的刊刻流传线索,指出各家书目对明初刻本著录不一的差异原因,并对现存刻本的存
周亮工在潍县纪
作者:谭先民 刘秉信 裴宝杰  来源:齐鲁文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亮工在潍县纪
周亮工《尺牍新钞》考
作者:江冰凌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尺牍新钞  藏弆集  结邻集 
描述:周亮工编选《尺牍新钞》共四选,收明清之际风气大开之时诸多文人尺牍。前三选《尺牍新钞》《藏弆集》《结邻集》得以行世并广为流传,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尺牍新钞》的版本、编选等方面加以探析,并进行了一些考述。
经学视阈下的荆公新学论
作者:高明峰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荆公新学  王安石  经世致用  道德性命  杂糅百家  解字通经  穿凿附会 
描述:上地位而言,一方面终结了汉唐注疏之学,确立了以《三经新义》为代表的义理之学;另一方面,掀起研治道德性命之学的风潮,为宋学的转型,即由义理之学转向性理之学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