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之“情源”
-
作者:赵明玉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升华 爱情升华 离魂模式 离魂模式 时代思潮 时代思潮
-
描述:《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
-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文化 鬼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
描述: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
舞剧《牡丹亭》剧情介绍
-
作者:郑欣 应志琪 吕玲 吴凝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剧情介绍 舞剧 柳梦梅 杜丽娘
-
描述:序春天到了,处处生机盎然。在踏青的人群中,杜丽娘和柳梦梅偶尔相遇,一见倾心。第一幕:闺塾惊梦杜府。丽娘的闺塾。丽娘和丫鬟们在晨读中,无心于刻板的学习。她春情萌动,思绪小鸟般地飞了出去。后花园。丽娘在牡丹亭里枕着春光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再次与柳梦梅相见。彼此从相识到相知和相爱,两情相悦、身心相许。
-
牡丹亭畔何为情
-
作者:张燕瑾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生性 原生性 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 实践人格 实践人格 情化世界 情化世界
-
描述:封建,主情而不纵欲,从而使汤氏与晚明纵欲文士大有区别。剧中没有流露批判的创作意向。从汤显祖的总体思想来看,情是核心,但其内涵又是含混、复杂的,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甚至有采补说的内容。
-
芭蕾《牡丹亭》,一次后现代实验
-
作者:应妮 丁尘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后现代主义 芭蕾 创新
-
描述:如果,一出戏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忘了创新的目的,那创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
《浮生六梦》:百感人生尽付昆曲
-
作者:罗屿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恭王府 江苏省 牡丹亭 红楼梦 演出 汤显祖 寻梦 柳梦梅
-
描述:六出关于梦的名段,好似人生百态,在柔美的昆曲中,与我们不期而遇胡同深处,庭院深深。水榭边,丝竹声声。歌台上,水袖曼舞。将相王侯、才子佳人一个个粉墨登场。这一切都好像梦中的情景。2008年8月底,恭王府戏楼再现梦境,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浮生六梦》
-
趣谈编剧“怪癖”
-
作者:鲁荷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楼板 牡丹亭 创作人员 节拍 佳作 原著 小曲 脱稿 编者
-
描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出自名剧《牡丹亭》中脍炙人口的名曲,据说是原著汤显祖创作此剧时,一边写一边脚踏楼板,击着节拍而写成的佳作,待至全剧脱稿后,他发现楼板,原来已被踏穿了一个窟窿
-
登滕王阁有感
-
作者:卢苇 来源:新一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滕王阁 汤显祖 牡丹亭 风流人物 戏剧 自建 文学创作 公差 黄鹤楼 剧作家
-
描述:因公差至南昌,闲暇日登滕王阁,立足顶楼,放眼四野,碧空如洗,赣水飞练,吟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限感慨立刻涌上心头。滕王阁自建成于世,1300多年间虽迭兴迭废,但终因其形胜、景异、文章好而不朽。清人写诗称
-
新版关公战秦琼
-
作者:苏杰阳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震亨 汤显祖 牡丹亭 关公 药名诗 万历年间 明朝 中国文学史 名医 元朝
-
描述:朱震亨在午睡,汤显祖便在他的书房里静候。无聊之中,信手翻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