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的见识
-
作者:赵秀臣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见识 中国历史 领袖人物 组织者 编年史 名气 应当
-
描述:当说学问是很不错的。他的政治声望也很高。当时宋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开封,他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打击而退居洛阳15年,支持他的人仍称其为“真宰相”,他虽身在洛阳,却一直对朝延政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
司马光与苏轼
-
作者:颜中其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苏辙 翰林学士 二十年 制举 欧阳修 神宗 资治通鉴
-
描述:直讲、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擢修起居注,同
-
司马光的务实精神
-
作者:顾全芳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务实精神 王安石变法 务实思想 宋仁宗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 《资治通鉴》 务实型 苏辙
-
描述:司马光是务实型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谓务实,就是不图虚名,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从司马光的务实精神中,不但可以看到他的政治思想与治世态度,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他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
司马光的人才观
-
作者:顾全芳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人才观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人才问题 人才思想 守旧派 吕惠卿 北宋中期 用人不当
-
描述:从而得出司马光不是顽固守旧派的印像,笔者将感到欣慰。
-
司马光史论的特点
-
作者:施丁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司马迁 圣人之道 欧阳修 班固 立政 熙宁 五代史 汉宣帝
-
描述: 我国古代史学有讲究经世的传统,所以论史往往寓论政,司马光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这是其史论的一大特点。司马光论政中有论史。如他晚年乘神宗去世、哲宗即位之机,反对变法,建议更改新政。但又担心议者有“三年无
-
司马光对时局的认识
-
作者:季平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宋王朝 形势 史学界 封建统治 农民起义 熙宁 政治 宋神宗
-
描述:探究他俩对时局的估量。因为,对当时形势的不同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政治设想和措施。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作者:杨渭生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王安石变法 实事求是 评价 具体分析 历史人物 政治思想 史学家 神宗
-
描述: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治)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其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无章阁特制.他从小智勇超群,聪慧过人.《宋史》说,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论司马光(续)
-
作者:季平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中和思想 文集 扬雄 孔子 系统阐述 阴阳之道 资治通鉴 反对
-
描述:身、论乐、为政等等问题.例如:“光闻一阴一阳之谓道,然变而通之,未始不由乎中和也.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饥、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然稍过其分,未尝不为灾.是故过寒则为春霜夏雹,过燠则为
-
司马光简论
-
作者:陈光崇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宋神宗 地主阶级 翰林学士 北宋中期 欧阳修 封建统治 熙宁
-
描述:直学士,奉命设立书局,编集《资治通鉴》。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因与王安石不合,于熙宁三年(1070年)秋,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
司马光不是守旧派
-
作者:辛长青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太皇太后 历史研究 实事求是 反对 变与不变 首领 史学界
-
描述:历史不是随意能颠倒的。而历史研究必须也只能够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年来,史学界一直把司马光指责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首领,保守、守旧势力的代表。其最重要的根据之一,就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