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
作者:李晓琳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梦境 人性
-
描述: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
从“举业八大家”之一到戏曲史上的“绝代奇才”:以《牡丹亭》
-
作者:姚越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八股文
-
描述: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
《牡丹亭》说“情”
-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艳情描写对杜丽娘形象刻画之影响
-
作者:武芳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爱描写 情爱描写
-
描述:大胆的男女情爱描写,这些描写不但没有破坏杜丽娘的美好形象,而且实际读来是艳而不淫,俗而不秽,是人物心路历程变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也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
光照临川笔 春分庾岭梅——解读古南安“牡丹亭”的遗迹
-
作者:周建华 余画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遗迹 遗迹
-
描述: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听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
-
论陆象山哲学思想的性质
-
作者:李蕴瑚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哲学思想 象山先生 唯心主义者 “心” 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宇宙 哲学命题 马克思主义
-
描述:论陆象山哲学思想的性质□李蕴瑚张世英先生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中西方哲学都感到困惑的时代,是一个都要作出重新选择的时代。因此,他提出了中西哲学汇合论。他所向往的“未来的中国,理想的人格也许是一种既有
-
西周社会性质问题
-
作者:胡监民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社会 奴隶制国家 墨西哥 家族公社 周礼 中国社会史 社会性 社会劳动 中国古代史 印第安人
-
描述:至一个为大家所不能否认的判断的,可是这和目前情况还有很大距离,目前情况的显著特征是分歧而不是接近,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坏的
-
陆九渊哲学本体论的性质
-
作者:焦克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本体论 客观唯心主义 三极之道 入道 世界本原 心即理 天地 阴阳
-
描述:体系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个哲学的基本观点,尤其是它最重要的范畴——道(或理)是极端荒谬的。可是,对一个极端荒谬的哲学或范畴,我们不能只是给它贴上一个“极端荒谬”的标签而了事。为了总结人类认识的历史经验,对诸如此类的哲学及其范畴加
-
赏心乐事《牡丹亭》:浅谈“知”在审美活动中的影响
-
作者:梁晓莹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 戏曲美学 戏曲美学
-
描述:《牡丹亭》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经典剧目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规律的发现,而在于探究昆曲以及传统戏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微妙联系,进而窥探整个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情结,并为
-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