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的新探索:简评陈卫星《胡应麟与中国小说理
-
作者:王齐洲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 胡应麟 小说评点 西学东渐 理论研究 文言小说 研究重点 新小说 新探索 相关理论
-
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家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和晚清西学东渐思潮下的新小说理论方面,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小说家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文言小说及其相关理论,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其
-
汉恩自浅胡自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
作者:赵芳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昭君 人生 毛延寿 昭君出塞 唐宋八大家 封建时代 文学家 政治家 思想家
-
描述: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在这首诗中,作者抓取昭君辞别汉宫的一个场面,用"湿""垂""低回""顾影"等字眼,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王昭君的静态
-
市政协委员、社科院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胡苏云:
-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针对上海养老金缺口,各方对已出台的“柔性退休”政策给予厚望。推迟领取养老金,
能否在短期内减轻上海养老金总盘子的压力?胡苏云告诉记者,客观来看,这一块的缓解作
用有限。“延迟退休涉及企业和员工
-
舆论聚焦“胡吴会”,多角度解读两岸关系蔡英文幕僚:“一国两
-
作者:吴生林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2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港澳媒体和岛内相关人士对此予以关注和评论,解读未来两岸关系基调和政策走向。其中,对于吴伯雄所提两岸关系现状是“一国两区”概念,蔡英文
-
国台办称“胡吴会”达成五方面成果“两岸一中”形成更清晰的共
-
作者:林芃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导报讯
(驻京记者
林芃)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在两岸关系面临继往开来新形势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3月22日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双方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也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综合双方的讲话,这次
-
吴伯雄抵京先祭孙中山第五次“胡吴会”登场台大选后国共首次峰会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22日上午前往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吴伯雄向置于金刚宝座塔内的孙中山衣冠冢敬献花圈,并率众行三鞠躬。 中新社
【侨报综合报道】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1日率领代表团抵达北京,22日上午前往香山公园碧云寺,代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向孙
-
国台办回应“一国两区”说法称“胡吴会”意义重大;只要认同一
-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消息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28日举行。对吴伯雄提出“一国两区”的说法,发言人杨毅表示,只要认同一个中国,其他问题都可以讨论。
杨毅表示,胡锦涛总书记22日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双方就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
杨
-
白先勇:梦圆遂昌
-
作者:朱旭明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白先勇 遂昌县 昆曲 纪念馆 传统文化 原创 创作 戏剧家
-
描述:2011年11月28日。山城遂昌。初冬的暖阳可人,街旁的迟桂花依然散发着淡雅的馨香。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迈着轻盈的步履,走在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不朽名著《牡丹亭》原创地的街上
-
争当“人官”,莫做“狗官”
-
作者:袁浩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汤显祖 封建社会 全体会议 省委书记 开拓者 牡丹亭 老百姓 做人 明代
-
描述:羊城晚报》)"狗官"一词本来源于封建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对官吏的蔑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硬拷》中有词:"这狗官,还了秀才,快
-
百戏之祖(一):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昆曲 昆山腔 魏良辅 汤显祖 百戏 昆剧 演出 苏州 牡丹亭
-
描述:过程。人类幼年期的娱乐,与我们童稚时代的玩耍嬉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以舒解筋骨、平衡心理、陶情冶性为目的,乃至需要从中获得思想教益时,人们的娱乐才进入了自觉的层面。 在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中,“百戏”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最早提到百戏的,是《后汉书·安帝传》:“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这里的百戏,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戏”、“百戏”来自民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杂技表演,又称“散乐”。它是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的,到了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技传入中国,民间百戏有机会吸收外来文化,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技巧也不断提高。 我们从汉代的绘画雕塑遗存中,可以看到宫廷宴乐百戏演出的浩大场面,想象当时热烈的情绪氛围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时,宴乐百戏已经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