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2)
报纸(177)
会议论文(7)
学位论文(7)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3)
宗教集要 (8)
地方文献 (6)
红色文化 (4)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8)
2013(16)
2011(27)
2007(13)
2004(2)
2002(3)
1995(9)
1991(3)
1984(3)
1886(1)
按来源分组
中州学刊(4)
中州今古(2)
人文杂志(1)
山西晚报(1)
国际人才交流(1)
四川日报(1)
农业考古(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益闻录(1)
孔子研究(1)
揭秘冀察政务委员会:天津博物馆藏刘绍禹致克信函解析
作者:刘佐亮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禹  “华北自治运动”  冀察政务委员会 
描述:1935年,针对日本谋划的“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史学界历来对此政权的性质褒贬不一。本文通过解析天津博物馆所藏刘绍禹致克的一组信函的内容,披露二人暗中运作成立“华北自治政权
润含春泽 干裂秋风(上):论清代邃篆刻的荒寂之境
作者:方建勋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  印章  绘画  艺术家  山水画  书法  安徽省博物馆  周亮工  上海博物馆  隶书 
描述:邃(一六○七—一六九二),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垢区、黄海钓者、野全道者、静者等。邃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的艺术家,"新安
“玉茗后劲”之传灯篇:论流人煐及其昆剧《龙沙剑》的流派归属
作者:雷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派  龙沙  牡丹亭  流派  昆曲  黑龙江  昆剧  戏曲评点  吴炳 
描述:民国时编纂的《黑龙江志稿》竟下了"今佚"这样的断言。如果它在"反右"、"文革"等政治
调五音为一曲,融四腔于一剧:烈清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曲谱
作者:沈放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弋阳腔  弋阳腔  海盐腔  海盐腔  新编  新编  青阳腔  青阳腔  南柯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  创作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描述: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南昌大学隆重推出新编赣剧《临川四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把《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原4本182出浓缩成4个折子一部戏,观众仅用二个小时,就看完原本要四个晚上才能看完的节目,其改编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令诸
中医药创新应是国家战略: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津培
作者:金果林 罗冰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医药  国家战略  创新  津培  中医中药  中华民族 
描述:“如果说原始创新,中国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医中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繁衍生息的保障
论刘国微型小说的临川文化意蕴与特征
作者:邵维加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国  微型小说  临川文化  意蕴  特征 
描述:、进取和包容的临川区域文化的精神特征。
胡锦-牡丹亭走进概念剧的舞台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锦-牡丹亭走进概念剧的舞台
山西隆重纪念李世逝世五十周年
作者:李祖英 张保全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重纪念  山西  梅兰芳  《霸王别姬》  昆剧  京剧院  开拓演出市场  《牡丹亭》  社会主义道德  艺术生涯 
描述:山西隆重纪念李世逝世五十周年李祖英张保全在李世罹难50周年之际,宋培予、姚宝琏合著的反映李世艺术生涯的《小梅流芳》一书,由山西省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
逾越无法逾越的障碍——昆剧演员王对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作者:冷桂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杨玉环  杨贵妃  演员  形象塑造  长生殿  障碍  表演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昆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特别是顾笃璜先生策划的二十八折《长生殿》和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问世,使昆剧的观众日渐增多,以致人们似有将观看昆剧作为一种高雅时尚的趋势。显然,昆剧场上表演的现状已经
发挥余热 奉献人生:记二六一大队原总工程师李
作者:宜渡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工程师  余热  人生  地质工作  工作区  技术员  相山  年代 
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二六一大队,来到了工作区相山。几十年过去了.他从一名年轻的技术员成长为工区地质组长、大队副总工程师、大队总工程师。1998年。李老退休了,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