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16)
报纸(1967)
学位论文(546)
图书(150)
会议论文(1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72)
地方风物 (1150)
地方文献 (232)
宗教集要 (148)
非遗保护 (45)
才乡教育 (25)
红色文化 (16)
文化溯源 (15)
按年份分组
2014(718)
2010(776)
2009(432)
2006(154)
2005(124)
2002(77)
2001(94)
1999(76)
1997(65)
1992(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40)
铀矿地质(29)
地质论评(11)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0)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5)
地质出版社(4)
新世纪周刊(3)
大众文艺(2)
阅读与鉴赏·高中(1)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1)
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立法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
作者:朱红林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畜牧业立法  秦汉简牍  《周礼》 
描述:通过秦汉简牍和<周礼>中相关记载的比较研究表明,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存在着4级管理体制,牧场的设置维护,官吏及饲养人员的选拔,饲料的征收、储备与发放
王安石变法与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杨止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三农问题  对策 
描述:的相似性。王安石变法遭受的“家天下”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制和传统思想、道德、习俗的重压,丝毫不亚于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所面临的种种阻力。解决当今三农问题,务必深刻吸取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妥善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范例,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果和经验教训,抓住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取得全方位的成功。否则,就有可能重蹈覆辙!本文试图客观、辩证、科学地分析总结中国宋代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历史命运以及中国当代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历史命运,以寻求科学、高效、可持续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
蜀党与北宋党争研究
作者:李真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蜀党  党争  王安石变法  苏轼 
描述:“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了他们普遍的行为准则。他们对现实政治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宋代士大夫集官僚、学者、文人三种身份交相呼应并集于一身的特殊性,使北宋中后期无论是政治斗争、学术之争,抑或是文学之争都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蜀党作为宋代文人参政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着突出的文化建树,政治上更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尽管在元祐时期才作为一个政治派别登上历史舞台,但它的成立与苏氏蜀学以及熙丰年间(1068-1085)逐渐发展壮大的文人群体“苏门”都密切相关。苏学作为蜀党的代表思想,“苏门”作为蜀党的主要成员组成,三者都存在着时间与逻辑上的连贯性。 本文在认真解读史料基础之上,吸收学术界已有的相关成果,对宋代党争背景下的蜀党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以及结语展开。 绪论主要...
李觏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旭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太极  阴阳  五行  卦时 
描述:易学,功利学派易学、朱熹易学等都产生重要影响,故研究李觏易学思想,有助于怎么去理解宋代易学思想,甚至是整个宋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周亮工的诗歌研究
作者:魏瑾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心迹与行迹  诗歌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描述:与情感来源的内外因素。周亮工经历明清鼎革时期翻天覆地的朝代变迁,由明入清,并在朝波谲云诡的政治统治下承受着悲痛的人生境遇。其一生仕途颠荡,屡踬屡起,三仕三已间几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周亮工前明任职
薛向与“均输法”研究
作者:于士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向  王安石变法  “均输法”发运使  革新因素 
描述:物货流通环节的调配,增加经济资源的积累,壮大宋朝的经济实力,由于史料的局限,“均输法”运行的情况及所收到的实际效果,长久以来给研究者留下了模糊而分歧的印象。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的是薛向本人以及薛
吴与弼和崇仁学派研究
作者:邹建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明代心学  崇仁学派  哲学思想 
描述:潮流,成为明代儒家哲学的主流。 总之,通过对吴与弼的养良心、陈献章的“养端倪”和王守仁“致良知”核心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明代心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蔽旧成、返本开与推陈出新的特点。良心、端倪和良知
陈景元思想研究
作者:曾祥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景元  主要思想  影响和价值 
描述:的大环境中彰显出了时代的特色具有典型的代表。他的重玄思想与内丹紧密相关,将重玄学理论引向内丹的发展理路,融摄了禅学思想作为补充丰富其内容,为道教思想的发展开辟了的路径的探索和尝试。
王安石与《维摩经》、《楞严经》关系研究
作者:陈丽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维摩诘经》  《楞严经》 
描述:背景下,佛教对王安石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其与浮屠的交往、及其大量地研读佛典。特别是其诗歌创作所受佛教影响来看,其中《维摩诘经》、《楞严经》与王安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为明显。前者对王安石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维摩诘经》“不二”思想对王安石出处如一的处世方式的影响;二是《维摩诘经》对王安石处世态度的影响,促其晚期独特诗风的形成,即“悲壮寓于闲澹”。后者对王安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楞严经》的心性论促其形成“无心”的创作心态;二、《楞严经》促其晚期独特诗歌意境的形成,即“物我两忘”意境。
王安石评论人物散文研究
作者:冯建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评论人物散文  内容特色  写作特色 
描述:王安石评论人物散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