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字辨
作者:李晋林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说文解字  纹理  线条  本义  花山  文字  交错  褒禅山  看法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犹可识,曰花山"一句中的两个""字,有不少人认为难以理解,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据《说文解字》解""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论”
作者:于琼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心雕龙  写作特点  刘勰  文体  事理  言论  欧阳修  王安石  要点 
描述:研求出一种道理。在论到这类文章的体制和写作特点时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对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园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就是说刘勰认为,论有五个要点:一是辨明
作者:傅瑛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同治理  风闻言事  礼乐制度  王安石  盛情款待  政治观点  李林甫  规章制度  治理国家 
描述:
日本上梁小考
作者:王晓平  来源:寻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考  日本  南北朝时期  民间建筑  欧阳修  王安石  陈师道 
描述:敦煌民间建筑风俗中,在上梁之前,有唱上梁的风俗仪式;文人写的上梁,则从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后唐李琪,宋及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
人小幽默
作者:孙长新  来源:文教资料(小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雨果  幽默  登记法  边境  旅行  出国  回答  萧伯纳 
描述:东坡问字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说:“难道滑就是水的骨吗?”王安石无话可说。雨果登记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
格与人格
作者:何满子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人格  风格即人  王安石  道德人格  周作人  政治人格  道德水平  文学  对象化 
描述:与人的关系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牵涉文化全境域的问题,单单为了知人论世,也得永远谈下去。布封一槌定音下的结论:风格即人。这是公例。要从个案赏辨人与的一致却并不很简单,对象化在格中的人格是
道与人才
作者:金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道学家  科举制度  诗赋取士  人才  变革  司马光  士大夫 
描述:案提交朝廷讨论之时,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对之皆无异辞。①在这场表现为政见的“道之争”中,站在对立面上的是苏轼。他的《议学校贡举状》是当时唯一持反对意见的奏状。苏轼针对变革“重道轻”的思想,尖锐地质
由词达,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者:方利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语教学  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王安石  教师  语言文字  文本语言  理解  课文 
描述:历来文人学者都非常重视用词。贾岛推敲的故事被传为古今美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名满天下,而绿字又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炼字的典范。作者如此别具匠心地遣词,目的就是由词达意,让所描写的
赠刘景
作者:苏轼 周红月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橙黄  作者简介  枯叶  内在精神  柳宗元  唐宋散文  欧阳修  王安石  丰收 
描述:赠刘景
同传校笺
作者:楊理論 宋妍霖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校笺  湖州  公墓  墨竹  宋史  四川省  梓州  永泰  太常 
描述: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人称"石室先生"、"湖州",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人。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同生于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盐亭县永泰乡),据范百禄《宋故尚书司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