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燠及其《江西证》研究
作者:车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燠  江西征》  编纂体例  文献价值 
描述:曾燠及其《江西证》研究
江西相山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
作者:杨水源 蒋少涌 姜耀辉 赵葵东 范洪海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纹英安岩  流纹英安岩  流纹英安斑岩  流纹英安斑岩  锆石U  锆石U  Pb年龄  Pb年龄  Hf同位素  Hf同位素  相山  相山  江西  江西 
描述:表明,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1.7)Ma,流纹英安斑岩的年龄为(134.8±1.1)Ma.这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侏罗纪.这一新年龄数据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应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此时在该区的构造背景己演变为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而产生的弧后拉张阶段.流纹英安岩归属于早阶段的溢出相岩石,流纹英安斑岩则属于火山期后的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这预示着相山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可能是一次集中而短暂的活动.相山流纹英安岩的锆石εHf(t)为-5.7~-8.5,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εHf(t)为-6.9~-10.1,两者变化范围较小.相山流纹英安岩的锆石的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550~1720Ma之间,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的Hf模式年龄tDM2介于1621~1823Ma之间,都与Nd模式年龄计算结果(1486~1911Ma)相近.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相山流纹英安岩及流纹英安斑岩可能是起源于相山基底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并且其源区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
王安石《桂枝香》“以词论政”的先河
作者:崔抗生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桂枝香》“以词论政”的先河
江西发现王安石求学碑石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江西省宜黄县日前发现《香林王氏同塔碑记》、《杜君墓铭》石碑及《擎云书院》、《乡林名迹》石匾,这些石碑和石匾清晰地记载了王安石早年求学、生活及有关书院情况,为研究王安石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暂无 来源:价格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占地面积  王安石  汤显祖  抚州市 
描述: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座落于王安石、汤显祖的故乡、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美称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园总占地面积500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乌江对读
作者:郭象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东  司马迁  项羽  乌江  王安石  地方  议论  李清照  杜牧  对读 
描述:项羽自刎乌江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春风自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版本考辨
作者:董朝刚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版本考辨  江南  《宋诗纪事》  王安石  临川  《全宋诗》  文集  明嘉靖 
描述:。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王安石《韩子》辨析 : 兼析历来对王氏评韩的争议
作者:寿涌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韩愈  评韩  孟子  王氏  吏部  蒋堂  《原道》  临川  岁时 
描述:辈与同行。
丁尼生的《鹰》析——兼与王安石的《思王逢原》比较一二
作者:冯光睿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尼生  王安石  音乐感  英国  韵律整齐  比较文学  比喻  文字  天穹  太阳 
描述:这两种不同文字的诗作进行了一番剖析与品评.
史、、思的多维重构——万斌生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的价值
作者:陈平辉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长篇历史小说  文学  历史上  新历史小说  司马光  熙宁变法  历史叙事  长篇小说  文化反思 
描述:本身固有的史实内涵,而且使王安石、赵顼、司马光、苏轼等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性,让我们由此及彼对古与今、情与理、革新与守旧、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等关系问题作出深刻的反省和别具新意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