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87)
报纸(776)
学位论文(173)
图书(142)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573)
地方文献 (30)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467)
2012(523)
2011(523)
2010(528)
2009(454)
2005(254)
2004(230)
2001(223)
1995(218)
1988(134)
按来源分组
成才之路(7)
学苑教育(7)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
考试周刊(6)
求实(4)
广东社会科学(3)
中国教师(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
王安石的“风流债”
作者:丁锐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流  高风亮节  当代  官员  北宋  变法  宰相  交易  元配 
描述:在当代某些热衷于搞权色交易的官员眼里,北宋宰相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他不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也从未彩旗飘飘。到头来还是他的夫人过意不去,亲自张罗为他纳了位美貌小妾。而王安石对夫人的"高风亮节"竟然
王安石的用人
作者:于今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宋神宗  司马光  吕惠卿  宋朝  朱熹  发展与改革  评价  引用 
描述:轰轰烈烈。改革压力之大,阻力之大,透过史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不难体会。赢得了领导
王安石行政改革思想研究
作者:张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行政改革  机构改革  人事改革  财政改革  教育改革  王安石 
描述:,这四章是本文的重心;第六章研究了王安石行政改革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集中在: 1王安石的机构改革思想。以往对王安石改革的评价称他忽视了对机构的改革以至改革失败,但从王安石的著作中
曾公亮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李新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公亮  曾公亮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描述:能成为所谓坚定的变法派。
浅谈王安石对传统词的改革
作者:郭瑞林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改革  《全宋词》  北宋中期  范仲淹  唐圭璋  散文  临川  补遗  作家 
描述:是,我们论定一个作家的成就和影响是不能单从数量着眼的。南唐李璟传世的词只有四首,北宋范仲淹只有六
略谈王安石敢于改革的精神
作者:唐兆梅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反对派  改革过程  北宋王朝  “变”  士大夫  规章制度  变化规律  思想  政治家 
描述: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为相期间实行的变革,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是很可观的。他在改革过程中留给后世的一个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不论当时朝野上下反对派的攻击如何猛烈,怨谤如何其多,阻力
试论王安石对吏禄的改革
作者:路育松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大诏令集》  胥吏  《宋史》  俸禄  贪污受贿  王安石变法  吏人  中央机关  熙宁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当时的统治危机进行的全面改革,范围很广,措施极多。历来学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上,论述已颇详备;唯有熙宁三年(1070年
吕惠卿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吕一燃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描述:。在王安石复相后 ,王、吕之间在政见、用人、经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 ,并愈演愈烈 ,导致了最后的分裂。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历史论著 ,把分裂的责任全部推在吕惠卿身上 ,是极不公平的 ,也是不符合
对于“试论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一文的商榷意见
作者:黄永奎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商榷意见  新史学通讯  北宋中叶  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  宋神宗  小地主  财政危机 
描述:我们正确而透彻的了解变法的根源及其失败的原因,不致于陷入“泛泛”之论,“把历史规律公式化,把历史现象简单化。”迄今为止,一般人仍然把中国专制主义封建社会内部的地主阶级划分为二大集团,即大地主阶级
从雇役法析王安石变法受挫原因
作者:郭学勤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雇役法  差役法  王安石变法 
描述:和推行中的失策是王安石变法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