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泊船瓜洲》的“还”
-
作者:范跃球 彭炎招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还” 小学阶段 观摩课 王安石 作者 教师 老师
-
描述:谈《泊船瓜洲》的“还”
-
望断关山万千重——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赏评
-
作者:叶刚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相思 学生 赏评 家乡 保家卫国 王安石 教师 背景音乐 多音字
-
描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
-
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
作者:陈梅香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 素质教育 文盲 教师 受教育者 教育改革 教会 知道 境界
-
描述: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在校期间,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也不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即使知识再多,面对高技术的信息时代,也将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一个善于思维、善于求知的人,远比一个仅仅塞满知识的人好得多。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
-
闺塾
-
作者:汤显祖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诗经》 戏剧冲突 文科 封建礼教 《毛诗》 《诗》 教师
-
描述:的精妙之处,而且能提升自己的的艺术品味和修养。可以说,读点戏文,受益无穷。
-
小学高年级学生互改作文指导
-
作者:刘虎林 来源: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改作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生参与 作文批改 作文修改 教师 引导学生 批改作文 指导 王安石
-
描述:“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文章的传统经验。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将《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为“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字,被传为修
-
追求语文课堂的一种“静”界
-
作者:雷鑫亮 曾扬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独特见解 音乐 陆九渊 气氛 教师 休止 詹天佑
-
描述: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
考试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继续
-
作者:戴修诚 来源:江苏教育(小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与学 升学考试 再学习 教学脱节 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 考试改革 肯定成绩 中小学 教师
-
描述:决定学生升留级的目的,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再培养,再学习。由于中小学教学脱节,因而不少中学,当新生入学之后,便采取水平测验的做法,正说明了这一点。
-
青年追求的不应是天真和单纯
-
作者:董开一 来源:师范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年初期 学生 教师 自由发展 青年人 同学 单纯 师范学校 中师生 规章制度
-
描述:上一期,我们发表了四川省一位同学写给老师的广播稿,并希望开展“年轻意味什么”的讨论。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的董开一老师和朱萍同学很快就寄来了他们的看法,参与这场讨论。我们热情希望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对此问题发表看法。
-
校长应是全面发展的人
-
作者:别敦荣 来源:中小学管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 教育家 学校管理 学校教育 知识素养 品德 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 国家 现代社会
-
描述:是国家明天的成年公
-
《游褒禅山记》两人教
-
作者:文静 刘虹 刘建琼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褒禅山 教师 叙议结合 幻灯片 文本 鉴赏 文言实词 王安石 文言文
-
描述:方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重要字、词、句。2.品读文章,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及用法。教学难点: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