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藏文献学相互为用一例:从郑注《周礼》“古者立位同字”说到
-
作者:俞敏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献学 说文 切韵 周礼 古藏文 去声 现代方言 同字 音位学 动词
-
描述:。这里说的假借,是照《说文》的定义——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谈到声,除了江永、戴震、江有诰……几个人以外,一般的清儒的审音能力也就象郝懿行在《尔雅·释虫·义疏》里把蜩、娘蜩条里引的北京话伏天儿、伏涼儿听成顺天人谓之‘夫爹夫娘’
-
新疆乌仑古-斋桑泊构造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
作者:刘伟 赵志忠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花岗岩类 结晶分异 引张性构造环境 乌仑古 斋桑泊
-
描述:石类型的稀土配分进行了定量模拟;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它们的成因。最后,对碱性花岗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解释。
-
究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鉴古集》读后
-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综合论 戏曲创作 古今 创作理论 创作心态 戏剧家
-
描述:长期以来,古代戏曲研究与当代戏曲实践虽然各有各精彩,却一直缺乏有力的衔接与沟通。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曲学的开创毕竟为时不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酝酿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段时间曲坛又如此风云激荡。另一个原因,借用戏曲批评术语来说,便是案头与场上的矛盾。不仅仅是创作和表演,还
-
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作者:祖忠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昆剧 下山 连环 苏州 探子
-
描述: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歌词中的“词”的运用技巧:从陈道斌的歌词《古茶》说起
-
作者:玉镯儿 来源:词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宋词 兵马俑 通俗歌曲 运用技巧 采茶歌 古寺 作者 灵犀 伊犁 空间
-
描述:茶,自古就是我国待客的必备之物,有朋自远方来,一杯香茗,秉烛夜话,何等快事。民歌俚曲常有采茶歌,而通俗歌曲里唱到茶,我还是第一次听,而况又写得这样字字珠玑,我不禁击节赞叹,大为倾倒。
-
选文与论文:从《涵芬楼古今文钞》到《涵芬楼文谈》
-
作者:慈波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涵芬楼古今文钞》 《涵芬楼文谈》 文章学 吴曾祺
-
描述:其对文体规范的阐发也得益于文钞中大量的文章实例。通过这一方式,吴曾祺完成了由文选到文论的转化。从理论构架而言,文谈取法《文心雕龙》处为多,其章节设置亦与之相类;而具体观点方面,多得益于桐城传统,体现了以古文为论述中心的文章学见解。
-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求古从今”说
-
作者:韩李茁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求古从今"说
-
描述:吴曾祺提出的“求古从今”说贯穿《涵芬楼文谈》全书,探讨此理论对前代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出的缘由,并从全书系统地提炼归纳实践“求古从今”说的具体方法,旨在探求吴氏“求古从今”说的精髓及其所
-
从周亮工《赖古堂集》自改原作现象探析其仕清心态
-
作者:黄治国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亮工《赖古堂集》中存在着不少自改原作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进而统观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周亮工入清后虽不无依恋故国之情,但又积极地向新朝靠拢,呈现出渴望融入且极为谨慎的心态。在由明入清的贰臣群体中
-
四方宾朋欢聚班墨故里古滕善国奏响发展强音第八届红荷节隆重开
-
作者:暂无 来源:滕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方宾朋欢聚班墨故里古滕善国奏响发展强音第八届红荷节隆重开
-
牛衣古柳同情意,酒困路长寂寞心: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
-
作者:李世忠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浣溪沙 王安石变法 牛衣 徐州 黄瓜 中学语文教材 路长 南村 义务教育
-
描述:村新景象的描绘、对喜悦之情的表现及对劳动者的歌颂。如朱东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