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56)
报纸
(88)
图书
(4)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9)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1)
2012
(20)
2010
(22)
2009
(17)
2008
(12)
2007
(14)
2006
(5)
2003
(4)
1990
(1)
1980
(1)
按来源分组
书品
(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哲学动态
(1)
艺术市场
(1)
半导体技术
(1)
企业研究
(1)
石材
(1)
电子与封装
(1)
中国新闻周刊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出版
汤显祖
央视
主席
国际贸易
制胜法宝
中国用户
大连万达集团
礼书
明代
双语
司马相如
国际民航组织
声音
国家剧院
大部头
培训市场
增广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
消费者角度
优先发展
发行
企业
研究室
特征
哲学社会科学
儿童心理发展
哲学思想
古代文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出版行业】搜索到相关结果
249
条
《兰苑撷萃──五十年中国昆剧优秀演出剧本选》
出版
作者:
松子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五十年
兰苑
剧本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墙头马上》
《琵琶记》
昆剧研究
描述:
《兰苑撷萃──五十年中国昆剧优秀演出剧本选》
出版
侧面揭示明朝衰亡原因青年作家李浩白
出版
《抗日援朝1592》
作者:
暂无
来源:
惠州日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青年作家李浩白创作的《抗日援朝1592》一书日前由重庆
出版
集团推出。著名学者王立群在该书序言中说:“《抗日援朝1592》可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享受中,去了解万历援朝平倭战争这一段尘封已久
龚重谟20多年持续研究“汤学”:分别
出版
《汤显祖传》及《汤
作者:
卫小林
来源:
抚州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由抚州籍学者龚重谟撰写的《汤显祖研究与辑佚》,不久前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龚重谟继1982年
出版
《汤显祖传》之后,20多年间持续研究汤显祖的最新学术成果。 龚重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云南人民社“试水”手机
出版
赢商机 □本报记者 曾革楠 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阅读 提示 由于借助了现代科技力量,2010年5月~11月,云南人民出版社手机
出版
月收入增长速度达90%以上,个别电子图书的销售利润超过了个别纸质版图书的发行效益,在西南地区同行业手机
出版
云南
出版
集团携手南方报业主办《云南信息报》获肯定 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编者按: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中国平面媒体如何发展,一直是业界不断求解的难题。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兼并《科技导报》、《湖北科技报》,到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吞并”地市级媒体;从南方报业与西江日报社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到大众报业集团联袂临沂日报集团携手闯市场……整合报业资源已成为中国媒体求活
市林业局吴宏道发现不少蜻蜓珍稀品种,
出版
大陆首本蜻蜓彩色图
作者:
暂无
来源:
惠州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吴宏道穿着水靴蹲在水塘旁捕捉蜻蜓美态。 ▲吴宏道的电脑里存有万余张蜻蜓照片。 ▲吴宏道镜头下的蜻蜓展翅欲飞。(吴宏道提供) “蜻蜓的眼睛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璀璨、圆润的宝石,湛蓝、翠绿、墨绿、鲜红、金黄……色彩多样,熠熠生辉,是蜻蜓的魅力之所在。”这是《惠州蜻蜓》上的一段话。就是
徐春芳雅歌》
出版
刘方明来肥展四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安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徐春芳雅歌》
出版
刘方明来肥展四艺
《周亮工全集》
出版
新闻发布会暨“朱天曙作品展”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周亮工全集》
出版
新闻发布会暨“朱天曙作品展”举行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
出版
再现中国法律先辈风采
作者:
暂无
来源:
侨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
出版
再现中国法律先辈风采
一部罕见的清注本《西菎酬唱集》影印
出版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本
西昆体
馆阁学士
诗派
“晚唐体”
钱惟演
有效法
黄永年
北宋初年
贾岛
描述:
成一部集子,名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因为这部诗集所收的都是皇帝侍从之臣和馆阁学士的唱和之作,故名。由于这些诗人的政治地位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诗风笼罩宋初,占领了近半个世纪的诗坛。欧阳修曾说;“自《西昆集》出,时人争之”,“杨刘风采,耸动天下” (《六一诗话》)。这些作家形成了“西昆诗派”,他们的文风也就被称之为“西昆体”。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