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56)
报纸(713)
学位论文(187)
图书(147)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35)
地方文献 (73)
宗教集要 (13)
文化溯源 (9)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473)
2011(551)
2010(532)
2009(464)
2006(355)
2005(273)
2002(243)
1975(41)
1974(97)
1957(16)
按来源分组
办公室业务(5)
新湘评论(3)
时代青年(哲思)(2)
科学时报(2)
荣宝斋(2)
上海金融报(1)
新高考(高三语数外)(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
广西师院(1)
北京文艺(1)
杨炳麟自选
作者:杨炳麟  来源:诗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背叛  精神层面  悲情  黑暗  空间    放大  心灵  生活 
描述:于这一刻拉紧、绷断 精细的齿轮齿合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 它的命运被机会改变了 永远休止!成为猝死的符号 是生活让它止步、让它放弃呼吸的自由 悲情揳入一座时钟的心脏 深埋的血案、地理性的巨痛与残障 细节清晰放大:人,无法全能 人类依傍青山绿水栖居 继之被巨石压垮 停下来容易,复活难! 不能被修复,不能重新运转 清理阴影比搬动废墟紧迫 人们要靠双手缝合这座钟记录的裂度 要从精神层面上预知下一个开始 时针、分针、秒针 凝固,像寄人篱下的孤儿 歌 唱 母亲的子宫里,用胎动 惬意地调整着躺姿,靠近 怦然的心动。
了解清 欣赏清——评王英志编著《新编清三百首)
作者:裴世俊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志  三百  新编  编选者  选本  王夫之  吴伟业  《日本杂事  诗歌 
描述:了解清欣赏清──评王英志编著《新编清三百首》裴世俊清卷帙浩繁,人数众多,所谓“三百年间,满大地”。仅北京图书馆所载总集就有200余种,别集更是无法统计。近代徐世昌所辑《晚晴汇》收清
“吴体”与宋诗传承:胡应麟《薮》引考辨
作者:陈广忠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体  诗律  宋代  传承 
描述:“吴体”,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体”推而广之。对《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体”,以及欧阳修、黄庭坚、张耒三人的诗作,进行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厘清杜甫“吴体
以俄译本《红楼梦》译为例谈译应是
作者:詹德华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帕纳秀克  《红楼梦》俄译本   
描述:本文从1958年俄译本《红楼梦》译诗中选取三首作为例子,针对反映在我国俄语诗歌翻译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俄语格律诗的特点,对诗歌翻译中韵律、结构和词语的处理以及相关问题作一点探讨。
郑司农注《周礼》所用“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为”
作者:楊天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郑司农  《周官解诂》  "  为"  段玉裁的界定 
描述:并非都是用以解释通假字的,情况十分复杂,真正用以解释通假字的,仅42例,只占全部字例的35%,此外还有多种情况。这说明在郑司农那个时代,训诂术语的创制和运用还很不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说明,段玉裁对汉代训诂术语的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并不完全符合汉代训诂学的实际,因此不可盲目信从。
录:麻姑山访碑
作者:前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4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录:麻姑山访碑
东坡在岭南之五:“细和渊明
作者:莫砺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    岭南  生命  金山寺  惠州  黄州 
描述:东坡五十九岁南迁惠州,六十五岁渡海北归,次年逝世,岭海七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艰难困苦的一个阶段,然而也是其生命之光最为光辉灿烂的一个阶段。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东坡在金山寺自题画像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
为《沧浪诗话》以禅喻一辩
作者:骆礼刚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以禅喻  临济宗  曹洞宗 
描述:来临济宗确乎是禅家各宗中最为兴盛的一宗,甚至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连禅门弟子也公认的不争的事实。严羽的临济、曹洞之喻,是援自他当时所看到的禅门实际状况,而后世对他的攻讦,反倒是不明禅宗发展历史情况的错误批评。
曹洞宗禅研究
作者:吴言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正偏  回互理论 
描述: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
曹洞宗禅研究
作者:吴言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正偏  回互理论 
描述:在禅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禅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禅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禅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