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
作者:邱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秋诗 中秋月 诗词 宋神宗 熙宁 人生 词作 王安石 密州
-
描述: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美学意义
-
作者:张启善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美学意义 苏轼 寒食 黄州 美学主张 王安石 北宋
-
描述:把苏轼
-
解读苏轼的两次制科考试
-
作者:周云容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制科 考试 宋仁宗 宋代 进士科 翰林学士 欧阳修 王安石 选拔
-
描述:参加制科考试,而且均入三等,这在宋代是极为特殊的。透过苏轼两次参加制科考试的特殊经历,我们将对宋代的制科考试有更
-
论苏轼民本思想体系的几大理论要点
-
作者:肖胜云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民本思想 理论要点 思想体系 王安石变法 传统知识分子 政治思想 老百姓 政治命运 中国文化
-
描述:一生,影响了苏轼一生的宦海起伏沉浮。苏轼的政治命运,就是由他的民本思想所决定的,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使命感、道德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责任感。研读苏轼的文章,笔者发现苏轼的民本思想
-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从宦海沉浮中看苏轼
-
作者:杨明清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宦海沉浮 人生境界 乌台诗案 人生意义 文人创作 中国文人 苏辙 王安石 徐行
-
描述:华横溢,仕途坦荡 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与弟苏辙随父亲到达汴京。
-
苏轼兄弟在熙宁二年的政治作为及人生命运
-
作者:杨胜宽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熙宁二年 王安石变法 富国强兵 财税政策 开源与节流
-
描述:弟在一年中的政论文献及仕途经历作了对比分析考察,发现他们的政治观点及所走过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路径,具有很大差别,但最终都成为新法反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受排挤打击的人生遭遇,亦惊人的相似。
-
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以《游金山寺》为例
-
作者:丁佳音 来源:湘潮(理论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 兴象 兴象 苏轼 苏轼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 文化意味 文化意味
-
描述: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诗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
-
人与造物的感通:读赏苏轼《游金山寺》
-
作者:张晶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金山 审美感受 江南江北 纪游诗 思乡曲 长江源 深黑 鱼尾 绝顶
-
描述: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这是一首纪游诗,又不仅是一首纪游诗;这是一首思乡曲,又不仅是一首思乡曲。读着这篇名作,可以产生更多的审美感受。
-
一段心灵的挣扎史:苏轼黄州词文解读
-
作者:王玉英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州时期 苏武 苏轼 文化专制 词文 文人 “新我” “变”与“不变” 封建社会 王安石
-
描述:对苏武的研究,尤其对封建社会文化专制的认识不无神益。一、乌台诗案之训1、灾难突至的惊恐孔子曰:“富与贵,吾之所欲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儒家主张以正当的手段追求功名利禄,千百年来
-
楼中老人日清新:浅析晚年苏轼的政治思想
-
作者:崔宝玲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晚年政治思想 海南文化 苏轼诗 政治风雨 文教事业 形成发展的过程 《苕溪渔隐丛话》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主张
-
描述:哲宗绍圣元年(1094),59岁的苏轼被弹劾语涉讥讪,贬知英州,途中诏命几变,最后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与少子过及妾朝云于十月初至惠州贬所。绍圣四年(1097)四月,责授琼州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