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77)
期刊文章(1108)
学位论文(49)
会议论文(36)
图书(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74)
地方文献 (75)
地方风物 (17)
红色文化 (14)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56)
2013(233)
2012(221)
2010(1031)
2008(362)
2006(134)
2002(23)
1992(29)
1989(21)
1962(1)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7)
中国戏剧(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哲学研究(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文艺报(2)
教育(1)
民族艺术(1)
教育情报参考(1)
文艺报·周五版(1)
杜甫对绝句的创新
作者:吕思源 李伟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创新  杜甫  胡应麟  生命力  文学作品  传统风格  题材  社会生活  形式 
描述:,其生命力就在于从题材、风格、形式、语言等方面都作
庶为奴说
作者:周谷城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人  形式  金文  解释  厨房  周礼  尾子  周谷城  声音  东西 
描述:释;就音与义而言,也可以得到与此相符的解释。庶通煮,周礼秋官庶氏注:庶读如药煮之煮。单就这一例看,庶与煮实含有相同的声音与相同的意义。且煮字的形式,也包含锅
青阳腔剧目滚调浅探
作者:潘华云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唱  汤显祖  南戏  戏曲  融汇  剧种  生命力  形式  包容性 
描述:青阳腔,又名池州调,是明代中叶继四大声腔之后,南戏在池州府属青阳县一带融汇佛俗说唱、俚歌俗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戏曲剧种。青阳腔一经形成,就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劲的生命力而成为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声腔剧种之一。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用”字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绕头诗
作者:暂无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文豪  宋代  形式  苏东坡  长桥  蝴蝶  白鹭  秦观 
描述: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
“且字”考:命字文化变迁视野下的观察
作者:姚永輝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文化  段玉裁  正字  王安石  形式  孟子  字形  视野  何休  先秦 
描述:中国古代的稍谓纷繁,它们有时既是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表徵,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具体载体。"稍名"或"稍字",是稍谓系统中基本的两种形式,两者各有其不同的结构
训令处部区县局队准江西省政府咨以悬赏通缉本府犯员饶德在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省政府公报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训令处部区县局队准江西省政府咨以悬赏通缉本府犯员饶德在
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刘衡戴思怙戴董淑敏俞福等捐资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部公报 年份:193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刘衡戴思怙戴董淑敏俞福等捐资
深圳浓彩盛妆迎回归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浓彩盛妆迎回归
深圳盛妆迎回归(图片)
作者:周浩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盛妆迎回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