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首赏析
作者:齐昌人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晚唐五代  江西省  宋仁宗  北宋  浣溪沙  疏淡  自然现象  作家 
描述:但不流於輕倩、浮薄。他的詞,風格上既吸收“花間”詞人溫庭筠的穠艷華美、韋莊的疏淡明秀,也深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
人类苦恼和情感的流露与表现——论
作者:彭宇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体验  社会人生  宴舞  心境  笙歌  庭院  学研究  景象  矛盾冲突 
描述:呈现出一种季春景象般的残破和冷清,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个人生活感触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体验。的大部分词,总是隐含着一种幽深的苦恼,一丝不易觉察的感伤,一息对社会人生的喟叹。即使是在笙歌宴舞的大地欢乐
冯延巳、异同辨
作者:胡淑慧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艳情 
描述:冯延巳、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
我言秋日胜春朝:论咏秋
作者:唐红卫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  文人  咏秋  咏秋 
描述: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失意文人大多借秋天来抒发自己的凄怨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人悲秋的传统基调。作为世所共知的太平宰相、盛世词人——走出了前人的窠臼,他的咏秋无论是节序咏物还是伤时感怀
《珠玉》之情中有思赏析
作者:唐红卫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珠玉  理性  理性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描述: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理性诗人的《珠玉》具有明显的情中有思特点:在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不经意中比别人多了一份思致与理性,这一份思致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份理性则具体表现在对苦难的超脱。
浅议理学对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宋华 郭艳华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情中有思  典丽圆融 
描述:特色。
从景物描写看温婉含蓄的风格
作者:王丹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景物描写  温婉含蓄  主观情感 
描述:诗词,以情入景、以景达情的表现手法早已有之,同样使用这种手法将描绘景物与表现情感融合起来,却表现出词人独特的写作手法。词人通过不同的手法赋予景物以情感,以表达自己的疏淡的愁思情怀,从而形
深情旷远,寂寞感伤:从《珠玉》看的内心世界
作者:宋华 郭艳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珠玉  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 
描述:以《珠玉》为研究基点,结合宋初的政局变化与文化思潮,通过对细腻心理描写之词的探究,考察在典丽圆融下,抒发诸如相思怨别等人生常态情感之时,所传达出的理性情思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揭示
婉约书写与北宋文人文化
作者:杨风银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  悲情书写  北宋文人文化  历史文化语境 
描述: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风格探微
作者:钱鸿瑛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珠玉  风格  风格 
描述:哲理深思。这深情和深思以"千回百折,哀感无端"姿态展现之,为后世留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喟与继续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