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与范镇交游考述
-
作者:刘丽丽 来源:长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 士大夫 神宗 交游考述 进士 相交 熙宁 立嗣
-
描述:司马光与范镇同为宋仁宗天宝元年(1038)进士,自此开始了两个人的相交之涯。范镇《秋怀答司马君实》:"畴昔共登仕,尔来三十秋。"[1]即是指此。当时,范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前此殿廷唱第过三人
-
苏轼的士大夫特质
-
作者:孫民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北宋 文集 神宗 利民 宋代 君主 苏轼
-
描述:"士大夫"这一階层,古已有之,但真正成熟,恐怕始于北宋。这一成熟,不仅表现在北宋士大夫已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先天下之尤而尤,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且还表现在他们与君共治天下的行动上,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在范、王二相的影响下,士大夫们
-
蔡京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蔡京 司马光 中书舍人 个人品质 历史记载 盖棺定论 神宗 徽宗 治国思想
-
描述:时历任中书舍人、知开封府等要职。但王安石对蔡京并不赏识,据说他曾经指出:蔡京“如何做得知制诰,一屠沽耳!”蔡京与王安石不是一回事,甚至完全相反。就个人品质来说,王安石以“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而著称。当时人大多肯定他“节俭恬退,素行亦好。”王安石
-
苏东坡的大嘴巴
-
作者:梵狮子 来源: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神宗 欧阳修 湖州 御史台 乌台诗案 讽刺 朝廷 皇帝
-
描述:。 当年父子三人自信满满地进京考试,苏东坡靠着杜撰的典故蒙住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事后欧公问起来,他一句潇洒不羁的“想当然耳”迅速征服了京城文人,建立起强大的舆论基础,由此声名鹊起。嘉祐六年(1061),苏东坡中了制科,被授予职务,到陕西凤翔府去上班。这一年苏东坡26岁,前途一片大好,不经意间就隐约流露出少年得志的情绪。 苏东坡所获的是最高等级的制科,全名“方正贤良直言极谏”,有个新同事为了和文坛新秀搞好关系,常称他为“苏贤良”。这本是小事一桩,但是却惹毛了顶头上司陈公弼。老陈把那位同事叫来,呵斥一顿,接着大手一挥,该同事屁股上就挨了板子,这是在打苏东坡的脸。年轻的苏东坡顿时觉得自己很可怜,一代文学奇才,却被这个庸吏恣意凌辱,简直是有辱斯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公弼大约也看出了苏东坡是有两把刷子的,江湖传言皇帝很喜欢他,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也就慢慢变了态度。
-
平生风雨皆不测,何来“一蓑”任我行?:由苏轼的“一蓑”想到
-
作者:王木森 冷晓红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精神家园 风雨 知识分子 思想自由 神宗 精神力量 黄州
-
描述:谈起苏轼,人们不禁感叹他历典八州,命途多舛;佩服他豪放不羁,旷达洒脱。很多人喜欢他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给追求思想自由、我行我素的读书人以内在的精神力量,让宋代以后的知识分子即便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也能守望住清高淡定的精神家园。《定风波》写于词人"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
-
操盘手王安石与董事长神宗关系嬗变:执拗、褊狭依旧个性操盘手
-
作者:范军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范军专栏之(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识用变容四误 操盘力欠缺:
王安石之公司组织变局悲剧3(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公司就是朝廷》
———公司组织权力、上位、博弈和制衡的深度历史解码
管理没有新问题。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得有管理。
我们能在历史上看到当下所有的
-
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
-
作者:杜维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儒学 道德实践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陆象山 刘宗周 王阳明 主观主义 儒家 道德理想
-
描述: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美]杜维明宋明儒学,如果根据日本岛田虔次先生的提法,可以说是东亚文明的体现。也就是说宋明儒学的兴起,如果从中国的儒学的发展来看,是儒学第二期的发展。第一期是先秦两汉,经过了魏晋
-
汉宋《孝经》学论考
-
作者:罗圣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孝经》 谶纬 注疏 司马光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孝經》學史的研究,本文探討由漢至宋《孝經》學史的發展。漢初因其政治與制度上的理由,《孝經》恢復先秦顯學的地位,影響往後的禮制與政治;佐以讖緯的興起,《孝經》與《孝經》讖緯的衍生說法,更是深植於民間風
-
论熙宁变法和宋辽划界
-
作者:郭洪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宁变法 宋辽划界 王安石
-
描述:过程中王安石、宋神宗分别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王安石等人背负所有罪名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以大量史实为依据,通过例证、对比、逻辑推理等方法,全面阐述整个事件的背景、历史过程、相互关系等,借以
-
两宋孟学研究
-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
描述:考察两宋时期的孟学的演进过程,剖析两宋学人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两宋孟学对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力求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