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的历史命运——代序
-
作者:王水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文化性格 审美旨趣 文化名人 正统儒家 政治社会思想 北宋 渊源 代序 苏轼
-
描述:提供了文化选择的可能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和文明的嬗变发展也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过程和措果。任何时
-
怎样指导学生解释历史名词
-
作者:沈贵旺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事件 类名词 王安石变法 解释 培养学生 中学历史课本 历史发展 分析能力 指导 历史背景
-
描述:注意事件的特点。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历史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和意义。因此,解释这类名词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要素。同时要指导学生区分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共同点和特殊点,从而揭示出它的本质特征。例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虽然同是发生在封建社会,但它发生的社会背景、目的、内容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解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这两条名词,首先要学生理解这
-
魌头上的历史、文化信息
-
作者:国光红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信息 甲骨文字 穷奇 黄帝 汉代画像石 周礼 郑玄注 面具 说文 古文字
-
描述: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方相氏”即职有专操的巫觋。据《周礼》及郑玄注,是古巫方相氏戴了外蒙熊皮的面具以行巫事(郑玄释“蒙”为“冒”,冒即古帽字,用如动词,戴也),这种面具汉代人称为“魌头”;而魌头之所以作,一是为了大傩驱疫,一是为了驱方良(一种传说中的专食死人肝脑的恶鬼)。《风俗通》:“俗说亡人魂气浮扬,故作魌头以存之,言头体魌魌然盛大也。或谓魌头为‘触圹’,殊方语也。”应劭以为魌头之得名乃以其“头体魌魌然盛大”,此解犹未解,但据以可知魌头的另一个作用:存亡人之魂气;且知汉代方言又有把魌头称之为“触圹”的。“触圹”本是方相氏的行当之一,即《周礼》所谓
-
“纵横联系法”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作者:范亚丽 来源: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事件 纵横联系 历史发展 培养学生 工业革命 因果关系 台湾问题 王安石变法 土地政策
-
描述:“纵横联系法”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
-
作者:顾春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目的 “理” 天人同一 心即理 道德知识 道德品质 教育活动 教育本体论 教育方法论
-
描述: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顾春全祖望在《象山学案》中说:“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列其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也最广。”陆九渊于南宋之林立学派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陆氏
-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作者:黎文任 来源:中学文科参考资料(高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再现能力 分析评价 历史现象 知识迁移能力 上层建筑 历史材料 资本主义萌芽 王安石变法
-
描述:维的基础,在记忆基础上能活现客体,是比较完全的再认再现能力,例如:①最早出现在今陕西省境内的人类是(B)A.元谋人B、蓝田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此题为限制性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重要事实的能力。题干部分有特殊规定的内容(最早、陕西省内),通过再现四选项的事实,决定取舍。A项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内;B项距今约80万年,在陕西省内;C项距今约五六千年,在陕西省内;D项距今约1万8千年,在北京范围。按题干规定,正确答案为B。
-
如何培养学生“会学”历史
-
作者:陈瑞娟 赵祥林 来源:教学与管理(太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西安事变 德国十一月革命 妙引导 华盛顿会议 王安石变法 自求得之 巧设疑 《汤姆叔叔的小屋》 历史教师
-
描述:如何培养学生“会学”历史
-
明代邸报与明代历史
-
作者:尹韵公 来源:新闻大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邸报 汤显祖 张居正 明实录 《万历野获编》 黄宗羲 《资治通鉴》 诗文集 私人修史 《旧唐书》
-
描述:间的关系,我们更加感到上述名言的妥贴和正确了。
-
谈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
-
作者:韦健宁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语言 《孙子兵法》 教学效果 教师 王安石 教学内容 历史事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 关汉卿
-
描述:谈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
-
曾巩历史学说综述
-
作者:王志略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历史学说 历史发展学说 历史编纂理论 铭志 史学思想 司马迁 章学诚 史学目的 刘知几
-
描述:曾巩(1019—1083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他虽以文学建树名于后世,但在当时却是“以史学见称士类”[1],具有较高的史学修养,清章学诚把他与刘知几、郑樵并称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