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23)
期刊文章(1418)
图书(42)
学位论文(2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57)
地方文献 (40)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32)
2013(140)
2011(220)
2009(231)
2004(33)
2001(38)
1999(37)
1984(18)
1972(2)
1957(47)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7)
北京文艺(5)
新华月报(4)
经济日报(4)
商丘日报(3)
中国质量报(1)
党史博采(纪实版)(1)
语文世界(高中版)(1)
爆炸与冲击(1)
吐鲁番日报(1)
世远莫见其面,觇辄见其心——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看
作者:赵渭绒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理论  戏剧理论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虚实手法  虚实手法  情论  情论 
描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他们生活年代的相近且都逝世于公元1616年,这种巧合进而激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情.然而两者的可比性并非由于以上原因,而是因为其创作在题材的借用、对情的彰显及其虚实手法的运用三方面的相似.
从互性视角论空间建构与主题层次:以欧阳修〈丰乐亭记〉、〈
作者:林淑云  来源:章法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醒心亭记   
描述:写作时间相近,三亭空间紧邻,亭名均由欧阳修所命之共通背景,为本文以「互性」观察三文提供契机。同时,三文又各有侧重。〈丰乐亭记〉重在称美大宋功德、丰年民乐,强调人与政治、社会的联系。〈醉翁亭记〉重於
衡吏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陈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吏治思想  吏治思想  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 
描述:勤于政务,而且深谙爱民之道与教民、恤民之理;在驾驭下属上,他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并严格地控制蠹役的舞弊空间。 在律治方面,衡凭借早年游幕阶段所积累的律学知识,在理讼上
韵洁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作者:关媛媛 秦勇 周雨 梅燕  来源:重庆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韵洁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虞《宋诗话考》辨误一则
作者:高燕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话考》    辨误  《冷斋夜话》  黄庭坚  曾巩  王安石  江西 
描述:话》卷6曾载潘兴嗣与曾巩、王安石交往之事。曾巩《元丰类稿》卷5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是曾巩知洪州前寄给潘兴嗣的。然考曾巩知洪州所作的推恩状,与《江西通志》说法不一。曾巩《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元丰类稿》卷33)云:“本州人试将作监主簿潘兴嗣,五岁以父任得官,二十二岁授江州德化县尉,不行。熙宁二年,朝廷察其高,以为筠州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安于静退三十余年。……处幽不改其操,皆已白首,然未有为上闻者,故其子独未蒙恩。……兴嗣有子群,年二十二岁。”此状明言是为潘兴嗣子潘群推恩授官的,非为其孙潘淳,可见《江西通志》误将潘淳当作潘群。又,宋人杨杰为潘兴嗣夫人钱氏所作的《故钱氏墓志铭》云:“夫人钱氏,其先钱塘人,尚父吴越王之族。年始笄,而归于吾友潘延之兴嗣。……生男子二人:长曰昂,前任某官;仲曰群,举进士,...
诗叶:赵春,岳峰,王林吉,江永忠,王相忠,钟清良,薛过延
作者:暂无 来源:晚霞·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叶:赵春,岳峰,王林吉,江永忠,王相忠,钟清良,薛过延
资溪举行纪念李觏诞辰一千周年活动:华出席
作者:余进 黄初晨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11月29日,资溪县泰伯公园广场彩球飘扬、礼炮齐鸣,纪念李觏诞辰100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在此举行。省文联主席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小梅出席并为泰伯公园李觏雕像揭
氏:年过百岁极少生病
作者:暂无 来源:毫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氏:年过百岁 极少生病 在本次记者走访的众多百岁老人中,大部分百岁老人都生活在农村。而103岁的李氏则是地地道道的“老亳州”,一个多世纪以来,老人家一直生活在城市里,而且极少生病
访陇南市人事局局长李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就如何落实讲话精神,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采访了市人事局局长李成。 记者:王玺玉书记在讲话中强调
冷寂无声,水流恒久 ———怀念新闻前辈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衡老人走了,享年88岁。一个老记者,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 除了十多位亲属,前来吊唁的只有五位单位同事。偌大告别厅,显得空空荡荡。她生前说自己的丧事要从简,但没有想到竟如此冷寂,真让人感到凄凉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