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刊《西厢记》中的汤显祖之真伪及其他
作者:陈旭耀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明刊本  汤显祖 
描述:中的"汤显祖"与李贽、徐渭、陈继儒等名人评点一样,其真实性虽不高,但它们在《西厢记》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则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序文写作中的一种庸俗化倾向
作者:孙彦杰  来源:应用写作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庸俗化倾向  写作  阅读理解  读者  略读指导  作者  叶圣陶  典籍  性质  王应麟 
描述: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会茫无头绪。"苏联学者波瓦尔宁也从同样的角度对序文的性质、作用做了阐述:"许多读者根本不看序言,认为它
唯思之精 屈曲超迈:王英志《续诗品注
作者:吉明周  来源: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唯思之精 屈曲超迈:王英志《续诗品注
茶界的女能人-记国家一级高级茶师陈郁榕
作者:方欣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龙茶  武夷岩茶  技术工作  茶叶  技术领域  铁观音  福建  品质风格  学习  品质分析 
描述: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福建乌龙茶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茶类。在福建这个茶的故乡,不但有着许多动人的茶事,还有许多感人的茶人。陈郁榕就是其中之一。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谈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音乐分析  音乐本体  戏曲唱腔  《牡丹亭》 
描述: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本论文以昆曲《牡丹亭》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分析和音乐本体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昆曲形成发展史的回顾;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艺术分析,是全文的重点,首先是对汤显祖的生平简介以及对其《牡丹亭》创作理念的分析,然后从剧情、人物形象概述、主要矛盾分析入手,并选取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三出成套唱腔,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第三章是对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成就及影响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昆曲的保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作者:伏涤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之丰碑:与《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文迪义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继承与超越  “三从四德”  封建社会 
描述:唤和讴歌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中讴歌女性、讴歌爱情的主旨,但大大超越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最高峰。笔者拟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来谈谈《红楼梦》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此方面对《西厢记》、《牡丹亭》的继承与超越。
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作者:周国雄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正剧风格  中国正剧风格  鉴别标准  鉴别标准  艺术属性  艺术属性 
描述:得出《牡丹亭》不是喜剧,更不是悲剧,而是正剧的结论
谈中国传统喜剧、悲剧与悲喜剧的分类问题:论《牡丹亭》悲剧
作者:范华群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观念  悲喜剧  复合结构  牡丹亭  传统戏剧  喜剧冲突  悲剧冲突  喜剧性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由于我国传统戏剧的喜剧观念与西欧的差距很大,以西欧的戏剧理论为标准对传统戏剧进行分类的结果,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不小的分歧意见。在国内有将浩瀚如海的传统剧目分别浓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