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牡丹亭·惊梦》意境创造的美感
-
作者:刘钊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惊梦》 意境 美感 探究
-
描述:意境美感是文艺作品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境界。昆曲《牡丹亭·惊梦》作为明代南曲的代表作,它是汤显祖创造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的艺术精华。从美学和意境审视《牡丹亭·惊梦》一出,我们可以体味到"惊心动魄
-
当代芭蕾《牡丹亭》的美学思考
-
作者:侯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当代芭蕾 美学特征 《牡丹亭》
-
描述:引了西方观众的目光。随着演出的进行,当代芭蕾是否可以再现中国昆曲的美学特征成为了业内人士讨论最多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中国昆曲和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芭蕾《牡丹亭》的优缺点
-
由《牡丹亭》观“情”在明末清初传奇中的演变
-
作者:樊诗雪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汤显祖 情之流变
-
描述:潮之中
-
从《牡丹亭·惊梦》看汤显祖对情的肯定
-
作者:杨丽宏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核心 情
-
描述: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极深,崇尚个性解放,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汤显祖思想的剧本,其中“惊梦”又是最能表现
-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美育教学:以《牡丹亭》为例
-
作者:亢巧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大学语文课程,是多数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文章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讲解基础文学知识之外,应重在通过语言文字这种艺术形式,唤起大学生对美之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文,将听、说、读、写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
“一体化”时代戏剧典籍《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
-
作者:赵征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传播
-
描述:浪漫主义的爱情戏剧,而是贴上了"理想"、"自由"、"阶级"、"斗争"的标签。但是译者并非单一的生物体、
-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
描述: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关于《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接着指出先前研究的不足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理论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对接受美学的简要介绍,接受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以及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启发。在理论与文本
-
青春版《牡丹亭》昨进山大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苏报讯(记者林语)昨天,由山东大学、苏州昆剧院主办的“迎十艺、贺校庆青春版《牡丹亭》山大行”系列活动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学术讲座、新闻发布会、示范演出等丰富精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山大
-
周日昆博上演《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报讯(记者方仁)本周日(6月2日)中国昆曲博物馆(简称“昆博”)14点的星期专场,将上演苏昆带来的三个《西厢记》、《牡丹亭》折子。
其中两折是《西厢记》里的《寄柬》和《跳墙着棋》。前者讲述的是崔
-
明德学子上演“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出“青春版牡丹亭”。青山绿水之畔,民间音乐、舞蹈、昆曲等节目依次上演。文/记者赵晶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