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气节文章独超迈 平生心折若士——蒋士铨戏曲摭谈
作者:徐国华 陈志云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蒋士铨  《传统与个人才能》  文章  气节  戏曲  艺术家  汤显祖  艾略特 
描述:英美现代派奠基人之一的艾略特在论文名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与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价。"①比汤显祖晚170余年的蒋士铨,平生瓣香玉茗,与汤显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巧研朱墨写汤——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邹自振  “临川四梦”  《红楼梦》  杜丽娘  《长生殿》  罗汝芳  论辅臣科臣疏  戏剧创作 
描述:巧研朱墨写汤——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巧研未墨与汤::评邹自振《汤湿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文学创作  《汤显祖综论》  书论  《牡丹亭》  邹自振 
描述:巧研未墨与汤::评邹自振《汤湿祖综论》
“直面人生律动”的西部诗痴:陈道谟其人其诗其情
作者:梁基鹏  来源:岁月(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部  诗痴  其人  其诗  其情 
描述:陈道谟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一位不能不提到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歌的整整70年的执着和痴情令人感叹,令人景仰.他的文学追求和文学创作活动已经成为很多后学者的楷模.
中华民国驻印度代表文祺:印度的落後,更应是台商的机会
作者:杨玛利 黄汉华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华民国驻印度代表文祺:印度的落後,更应是台商的机会
黄松光携侄妇黄卫素凤回乡谒祖
作者:暂无 来源:都斛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松光携侄妇黄卫素凤回乡谒祖
委任黄载灵罗湘泉饶聘陈仙舫丁馥为本市小学教师审查委员会委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市政公报 年份:193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委任黄载灵罗湘泉饶聘陈仙舫丁馥为本市小学教师审查委员会委
宋明清闽中的曹洞宗
作者:王荣国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曹洞宗  福建省  福建省  宋代  宋代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描述:宋明清闽中的曹洞宗
《牡丹亭》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描述: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如此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应向世界推广。 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将"目的"这一概念纳入翻译的理论),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主旨。翻译目的决定将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怎样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并能取得什么效果。我们发现,在不同翻译目的的指导下,《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在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后创造出了不同的目的文本。然而,两个目的文本都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各自的翻译目的。本文将努力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目的并介绍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本剧创作于明朝,即便是中国读者在理解文言文(尤其是其中的诗句部分)这一高度浓缩的语言上都可能有困难,外国读者就更不用说了。不可避免有许多内涵的东西因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无法欣赏,因此,对译者而言,最关键是要让译文能在使用的环境里起到人们正好想要它起到的作用。只有这样,外国读者才能对我们伟大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获得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牡丹亭》:昆曲越韵相依
作者:何军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越剧  艺术水平  人物形象  机制创新 
描述:《牡丹亭》:昆曲越韵相依